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建于1981年,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14年加入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保护区总面积7545公顷,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集中分布区,是世界同纬度带原生性较强、面积较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典型代表,也是研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基地。
车八岭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赣交会处,北纬24°线上,海拔330-1256米,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物种宝库 南岭明珠”。截至2021年底,车八岭保护区共发现有野生高等植物194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7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Ⅱ级保护植物伯乐树、粗齿桫椤、金毛狗蕨、樟树(香樟)、闽楠、野大豆、任豆、花榈木、红椿、伞花木、绣球茜等27种;野生动物1686种(脊椎动物465种、昆虫122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7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小灵猫、金斑喙凤蝶等10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水鹿、豹猫、鸳鸯等67种;大型真菌699种,已知食用菌117种,药用菌39种,毒菌34种。
经过40多年的保护与发展,车八岭保护区在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先后荣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成员、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基地、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成员、全国林草科普基地、中国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示范保护区等10多项世界级和国家级品牌。
一直以来,车八岭保护区始终坚持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逐步建成了以“一馆二道三园四堂”为主体的科普宣教体系,不断丰富科普教育内容,拍摄了系列纪录片,编印了画册、自然手册等宣传资料,分别组建了科普讲解员、科普志愿者和博士科普导师团队,常年与多家自然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充分展现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生态文明宣传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近五年,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中华鬣羚、豹猫等视频,在央视播出10多次;还在全省自然保护地系统率先出版有保护区动态、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等栏目的内部交流刊物《车八岭》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