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林业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关爱版 > 林业要闻

岭南绿韵⑩ | 韩江水系(下)韩江山水工夫茶 杯小茶浓慢慢品

来源:本网、广州日报 时间:2024-11-15

  韩江,广东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河。梅江与汀江在三河坝汇合后始称韩江,由北向南流,经过莲花山脉、凤凰山等高山后,过丰顺、潮安,至潮州市进入韩江三角洲河网区,分东、西、北溪流经汕头市注入南海。

图片

▲韩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韩江下游,山之韵、水之灵交相融合,韵味丛生,形成了“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的传统。潮州工夫茶艺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堪称中国茶道的“活化石”。如今,工夫茶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韩江下游的故事,就从凤凰山与韩江水的交融讲起……

  工夫茶成中国茶道“活化石”

  凤凰山,上起闽南,下延粤东,斜跨广东大埔、饶平、潮安、丰顺等地,以峭拔雄伟传名于世。相传凤凰鸟曾于山间栖息,并屡次显圣造福于民,所以先民用“凤凰”这个美丽吉祥的名字来命名此山。

图片

▲潮安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凤凰山的主峰凤鸟髻海拔1497.8米,被誉为“潮汕屋脊”。第二高峰是海拔1391米的乌岽山,是上等单丛茶的主要分布地。乌岽山顶还有一个天池,海拔1325米,由于地壳的凹陷或断层而形成,池里泉涌,常年不枯竭。

  韩江水就从凤凰山的西侧旖旎入平原,抚育了万千潮汕人,聪明与勤劳的潮汕人发明出独特的工夫茶,在高冲低斟工夫茶中,在杯杯茶浓品凤凰中,将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民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叶汉钟考证,潮汕人喝茶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宋代。在潮州市金山南麓,至今仍残留着一处宋代摩崖石刻,刻有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知州王汉的《金城山诗》,其中有“茶灶香龛平”字样的诗句。“茶灶”是烹茶煮水用的茶器,说明潮州一带在北宋以前就已经有饮茶习俗。

  潮州文史专家曾楚楠在《潮州工夫茶话》一书中也曾提到,北宋元丰三年至七年(1080年—1084年)间,苏轼的好友、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吴复古送给他一些建茶。苏轼在《与子野书》中向他道谢:“寄惠建茗数种,皆佳绝。”曾楚楠认为,这说明在品茗方面,潮州高士吴复古的鉴赏力起码与苏轼处在同一水平,才能赢得“皆佳绝”的赞誉。

  工夫茶真正兴起,则在明末清初。叶汉钟介绍,工夫茶起源于福建北部,清代流行于福建漳州、泉州、汀州及广东潮州等地,并传到海外,完善于清末民初的潮州府。

  工夫茶作为一种茶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清代俞蛟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记》:“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文章首次提出潮州“工夫茶”概念。到了清末,潮州乡贤翁辉东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把“潮州工夫茶艺”做了更系统化的整理记载。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潮州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很大程度上借助于那把紫砂壶,潮汕人称为“苏罐”。而明代中后期的紫砂开始盛行,则宣告潮州工夫茶登上闽南粤东生活舞台的条件已然成熟。此为天时。

  潮汕地区毗邻福建省,后者是历史上有名的产茶地。潮州凤凰山本身也有漫长的产茶历史,凤凰单丛茶同样驰名海内外,再加上韩江水塑造了潮汕平原,这里河网交错,有了丰富茶叶资源和水资源,工夫茶在潮汕地区落地生根便水到渠成。

  工夫茶采用“杯小茶浓”的品茶方法,是因为潮汕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喝太多水对身体不利,于是潮汕地区的先民利用茶,特别是浓茶的生津功能来解渴。此为地利。历次的人口迁入,也把中原的饮茶习俗随之带入潮州,并逐渐演变为后来的“工夫”茶俗。

图片

▲工夫茶

  晚清时期,潮汕地区汇聚了大批文人客商,为工夫茶的普及提供了沃土。“最初工夫茶还是一种贵族文化,后来工夫茶在潮汕地区慢慢普及,这也是贵族平民化的一种体现。”

  天时地利人和兼而有之,工夫茶在潮汕地区逐渐演变为一种民俗生活方式。潮汕人嗜茶有数据为证。1996年,茶叶专家蔡泉宝在《浓浓工夫茶,悠久潮汕情——汕头茶事掠影》一文中曾写道:“80万汕头市区人,年均户吃乌龙茶12公斤,以三口一家计算,人年吃茶叶8市斤多,这比英国人要多吃二成。”可见在潮汕地区,“全民皆茶”是不争的事实。此外,潮汕人还把茶叶叫“茶米”,将茶叶和大米相提并论,可见茶在潮汕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韩江水凤凰山孕工夫茶道 “和敬精乐”蕴含中华文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韩江下游,山之韵、水之灵交相融合,韵味丛生,形成了自己的工夫茶道。首次提出“和、敬、精、乐”这一工夫茶道四字精神内涵的,正是潮州文史专家曾楚楠。

图片

▲潮汕工夫茶

  “和”是最终的精神追求,“敬”是泡茶人与饮茶人的修养体现,“精”是潮州工夫茶艺特点的综合体现,“乐”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精神享受。

  2022年底,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此次申遗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白皮书中,关于“潮州工夫茶艺”的部分描述包括“潮州工夫茶艺作为潮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和、敬、精、乐’的精神内涵,具有民俗学、潮学、社会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和:三人饮茶 意境刚好

  潮汕有一句俗语:“茶三酒四踢桃(游玩)二”,意为喝茶三人,喝酒四人,游玩两人最好。在潮汕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门前的茶盘上都摆着三个小茶杯,暗示喝茶三人为宜,即“茶三”的含义。

  “三只杯子,代表众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叶汉钟认为,喝茶的人不宜过多,人多嘈杂,就品不到茶的神韵。而三人饮茶,意境刚好。“三杯成品”,方能达到“和”的意境。

  工夫茶是情感交流的桥梁。家人相聚喝茶,其乐融融;邻里、亲友之间在生意上、生活上有了什么矛盾,一起喝杯工夫茶,中间人说说话,事情就解决了。甚至有个笑话,“就算你去潮汕人家里吵架,都得先喝杯工夫茶再说”。

  敬:三只茶杯 排成“品”字

  潮州工夫茶的“敬”还融入工夫茶艺中。一般潮汕人喝茶,有小辈敬长辈、主人让客人等规矩,因此茶座中“请请请、食食食”的谦让声不绝于耳,有时邻居听到后还以为在吃什么,过来一看原来是在喝工夫茶。

  泰国正大集团副总裁、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李闻海认为,在场的客人再多,潮汕人都只摆三只茶杯,排成一个“品”字。品,即人品、品德。重“品”、守信用,是潮汕人的文化特性之一。大家互相“请茶”,热情谦让,此为喝茶之道。而喝茶先后的规矩,更充分体现了潮汕人的尊老敬贤、先长后幼的优良传统。

  精:多一分太浓 少一分太淡

  “精”则体现了工夫茶的精致。在潮州话中,“工夫”是指做人做事都很细致、认真,是一种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的人生态度。而红泥炉、砂铫、羽扇等工夫茶具,更是将工夫茶之“精”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连纳茶也颇有讲究,最粗的茶叶放茶壶底层,细末放中层,较粗的茶叶放到最上面,目的是使倒出的茶水中无茶渣。每一泡茶,放入的茶叶大约占茶壶容量的七成,多一分太浓,少一分太淡。

  鲁迅先生也深晓工夫茶饮法,这或与其早年曾在厦门、广州教书,且妻子许广平祖籍汕头沟南村不无关系。他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

  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曾在《关于鲁迅三数事》中写道,鲁迅随时要喝茶,他的房间就是在三伏天也要有个火炉:这是一个炭钵,外有方形木匣,灰中放着铁三脚架,以便安放开水壶。茶壶与潮汕人吃工夫茶所用的相仿,泡一壶茶只可供给两三个人各一杯。因此需屡次加水,不久便淡了,便得更换新茶叶。

  工夫茶的精致体现在每个细节中。汕头籍著名作家秦牧在文中说:“他们喝茶不用普通的水,而是特地去汲山上的清泉,烧开水不用木柴,而是薪炭。水刚刚开时被称为‘蟹眼水’(水花涌起像蟹眼似的),冲茶要用的就是这样的开水。他们用的茶壶、茶杯都是很小巧的……泡茶之前,得先用开水把茶壶、茶杯烫过,把开水倒掉之后,再放茶叶……冲茶,斟茶,也都有一番讲究,叫作‘高冲低斟’。高冲,是为了把茶冲出滋味来;低斟,是为了使茶香不至逸散……”冲一泡茶要下如此“工夫”,难怪秦牧由衷感慨:“潮汕茶道,堪称中国茶道的代表。”

  一壶好茶一壶月 万里乡情伴月回

  在潮汕地区,客人来访,好友相见,都是以一壶茶来迎宾敬客。潮汕地区就有“浓茶敬客”的民谚,并把浓茶看成对人的礼敬。叶汉钟认为,这更多是指一种礼节。潮汕有“新客换茶”的茶俗,即喝茶时若有新客到来,主人为表欢迎,当即换茶,不然就有“慢客”的嫌疑。如果客人不受欢迎,主人就会故意不更换新茶叶,让茶汤越来越淡,客人只能知趣地告辞。

  潮汕人把茶的浓度分为“薄”和“厚”,清淡为“薄”,浓厚为“厚”,逢人来访,以茶相待,还会客气地说一句“茶薄人情厚”,意为茶汤淡薄,但情谊深厚。

  对潮汕人而言,工夫茶也许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对离家万里的游子来说,工夫茶更寄托着乡愁。韩江,古称鄂溪,因韩愈善举更名。昔日,粤东、福建、赣南的各类物资通过韩江连接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同时,洋货也借此水上大通道进入内地,成为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韩江因此被誉为闽粤赣地区的“黄金水上运输线”。潮汕人更是从韩江走向大洋,遍布世界各地,故人们常道“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他们敢于闯荡、善于经商,在各大领域尤其是商界成就显著。故早在20世纪初便被誉为“东方犹太人”。

  在潮汕游子的血脉中,工夫茶是一直涌动着的乡愁。正如潮州话歌曲《一壶好茶一壶月》所唱的那样:“一壶好茶一壶月,只愿月圆勿再缺,万里乡情满腔爱,今夜伴月回。”潮州工夫茶也随着华侨的脚步漂洋过海,成为他们与故乡之间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

图片

▲潮汕的名茶——单枞茶

  为了让忧子铭记乡愁,亦为了让青年与学生读懂乡土。广东潮安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依托当地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禀赋,建成以独特的凤凰单丛茶文化为特色的自然教育基地。90.6亩的单丛茶区域以及3亩的茶园景观体验自然教育场所,为访客提供了独特且多元的自然体验和学习空间,保护区推出的《“一片叶子的形成”凤凰单丛茶自然教育课程》等被认定为广东省自然教育精品课程。

  在2024年广东省林业局公布的新一批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中,广东潮安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5家单位从全省百余家自然教育基地中脱颖而出,被评定为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

  在这里,你能读懂韩江水与凤凰山的水乳交融,你能品味浓厚的潮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