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林业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39916/2020-00865 分类:
发布机构: 广东省林业局 成文日期: 2020-06-02
名称: 韶关始兴放活林地三权,农户迎来美好生活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6-0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韶关始兴放活林地三权,农户迎来美好生活

发布日期:2020-06-02  浏览次数:-

  眼下正是韶关始兴杨梅上市的季节,在始兴县太平镇乌石村一处家庭农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杨梅。农场老板朱炎彬介绍称,当地土质特别适合杨梅种植,始兴县也出台政策推广发展杨梅产业,村里荒山利用起来了,他自己种植杨梅1200多亩,村里合作社杨梅种植面积更是达到3600多亩。

  据了解,韶关市始兴县近年来不断完善林权流转管理制度、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创新森林经营管理制度、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创新集体林业发展模式,流转林地经营权面积107.7万亩,发展枇杷、杨梅、油茶等特色产业,带动2850户农户脱贫致富,实现人均林果经济收入8620元,形成“农民得实惠、林业得发展、社会得生态”的共赢格局。

  林地流转,农户“梅”开眼笑

  “每年五月底六月初是卖杨梅,还有游客到果园采摘杨梅;十一月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主要是卖杨梅树,珠三角地区有不少园林公司有绿化树需求。”农场老板朱炎彬说,卖绿化树和杨梅果,两项收入加起来每亩产值有28000元左右,“村里杨梅种植产业发展起来了,荒山也利用起来了,还带动村民和贫困户增收脱贫。”

始兴县原本荒芜的山坡地上种满了果树.jpg

始兴县原本荒芜的山坡地上种满了果树

  始兴县太平镇乌石村的村支部书记卢越华介绍,乌石村是省定贫困村,有林地10096亩,其中将近一半是残次林、茅草林,利用价值不高,基本处于抛荒状态,村民大都是从事传统的水稻、花生种植,收入不高,“最近几年,村党支部、村委会推进集体林业综合改革,通过林地流转,荒山基本都被农户承包种杨梅、沙田柚,其中杨梅就有4000亩左右,杨梅种植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村民收入明显增加。”

  据了解,始兴县是典型的粤北山区县,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1.62%,森林覆盖率为77.70%,全县集体林地255.3万亩,林业资源丰富,涉及面广,发展潜力大。

  该县太平镇副镇长李君山说,近几年太平镇依托林地流转出来的资源发展杨梅和枇杷等林果产业,生态环境变好了,经济效益上去了,农民收入也提高了,“整个太平镇流转了六万多亩林地,由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经营种植杨梅、枇杷和柑橘,每年产杨梅约5000吨,产值超过2亿元;枇杷5000多吨,产值1.35亿元,名副其实的荒山变金山”。

  完善林权,激活林业经济

  据了解,始兴县于2007年底开始围绕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林地林木流转工作,2010年以来全县共发放林地所有权林权证8566宗,发放林地使用权林权证9176宗,发放集体山林股份权益证书38659本,“三权”发证率分别达99.0%、98.0%和94.4%,实现了“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和“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2018年,始兴县被列为全国33个、广东唯一一个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此后,始兴县乘势而上,在原来林改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明晰产权、放活经营。

  该县制定了《始兴县林地林木流转办法》,建成了太平镇、司前镇、罗坝镇3个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对流转林地林木的监管,规范林权交易,规范统一流转合同文本。”始兴县林业局副局长邓明乾说,与此同时,当地还建立乡镇林业站,完善林地林木流转、林权交易登记备案制度,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为推进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工作,始兴县采取分级负责和以奖代补的工作机制,加大山林调处力度。还明确规定组与组之间的纠纷由村委会负责调处,村与村之间的纠纷由镇政府负责调处,镇与镇之间的纠纷由县负责调处。通过调处纠纷,一大批多年纠缠不清的林地界限、林木权属等问题得到调处和解决。

  此外,当地各镇、村、组以及林场主还主动与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改善与林农的关系,维护林区的和谐稳定。

  始兴县城南镇胆源林场主动与村委会进行协商沟通,对原承包山林的合同进行补充和完善,将林地承包款,从原来的每年5万元租金提高到每年7万元;并每年出资3万元为全体村民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主动参与村里修筑道路、安全饮水等公益事业,受到村民们的好评,既稳定了集体林权流转,也确保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产业融合,打造富农强县新局面

  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始兴县还大力创新联农带农机制,积极鼓励农户通过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和林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农户”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全产业链发展机制。

  始兴是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枇杷之乡,其中杨梅种植历史长达300年之久,种植面积近3.1万亩,杨梅总产量约2.27万吨,始兴杨梅已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中杨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全省最大的杨梅、枇杷种植基地共计4.5万亩,杨梅、枇杷年产量达2.15万吨,主导产业年产值达到8.1亿元,初步形成了特色水果加工流通产业集群。

航拍始兴当地一处果园.jpg

航拍始兴当地一处果园

  “始兴已经具备从一产向二产三产加速发展的基础,公司找到广州的一家投资公司,准备在深加工上发力,借助专业公司的包装、宣传和销售渠道,打造品牌高度。”始兴县一家农场和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蓝野认为,依托始兴杨梅资源,做强做大产业链,真正让始兴的优质农产品穿上高附加值的外衣,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始兴县正按照“生产+科技+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升级要求,树立特色立农、绿色优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科技助农、发展惠农的杨梅省级现代产业园创建方向,将产业园逐步建成粤北山区生态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引领区、粤北林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兴旺引领区,全省杨梅产业振兴崛起的核心引领园、枇杷产业转型与绿色振兴示范园、产业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样板园。

  围绕这一重点建设任务,始兴县重点谋划推进了大基地、大产业、大科技、大合作四大工程21个示范项目,拟投资5.6亿元,推动产业园加快形成“生态美、农民富、业态多、产值高、带动强”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