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东莞的观鸟爱好者在滨海湾大道附近的沿海滩涂,意外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新年伊始,东莞滨海湾正值候鸟南归。据了解,每年有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此栖息越冬,包括鹭类、鸭类、鸻鹬类、鸥类。
早上七点,朝阳升起,东莞滨海湾的广袤滩涂,白星点点。原来这是由“憨萌脸”红嘴鸥为主的鸟儿队伍,开启的“佛系”生活。它们一会展翅徜徉、一会闲庭信步,堪称鸟儿版“向往的生活”。
为什么这个地方如此受到鸟儿的青睐?秘密藏在滨海湾大道一侧的“海上森林”里。
它的名字叫红树林,由红树植物为主的常绿乔木、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
绿油油的一片,为何叫“红树林”?东莞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虽然红树植物的树叶是绿色的,但它们的树干枝杈断面露出的化学物质——单宁,极易被氧化而呈现红色,因此而得名。
红树林和周围的鸟儿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呢?东莞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说:“红树林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发育、生长、栖息场所,这里有很多鱼、虾、蟹、贝类等,鸟儿自然也就来了。它对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目前,东莞市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滨海湾、沙田镇、麻涌镇。根据调查,东莞市红树林现有植物种类11种,其中红树植物有无瓣海桑、海桑、拉关木、桐花树、秋茄、老鼠簕、卤蕨,共7种;半红树植物有黄槿、海杧果、阔苞菊、许树,共4种。
一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树林的保护工作,先后将红树林建设列入创建林业生态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以及新一轮绿化东莞大行动等林业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实施红树林恢复工程、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开展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切实做好红树林生态保护工作。
2019年,东莞市启动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红树林专项调查工作,对红树林的分布和面积进行认定。在此基础上,采取封滩育林、人工促进和人工造林等措施,为红树林造林恢复适宜地,并对已遭到破坏的红树林进行恢复,从而不断扩大红树林的面积。
下一步,东莞市林业局将根据《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粤自然资发〔2021〕6号)要求,在2021-2025年期间实施红树林恢复工程,计划在麻涌、沙田、滨海湾等地营造红树林4公顷、修复红树林2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