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市观鸟协会在前往小横琴山开展鸟类监测巡护时意外发现赭红尾鸲。经专家确认此次在横琴的发现实为广东省确切赭红尾鸲的影像新记录。
当日巡山上途中的路线植被茂盛,行至草地处豁然开朗,忽然红棕色鸟儿闯入,调查员眼疾手快拍摄到的图片,基本可认出是上体及胸部蓝黑色、腹部至尾羽红棕色的鸟类,经初步判断为赭红尾鸲或蓝额红尾鸲,两种均为珠海市鸟类新记录。调查团队继续蹲点,终于又见到鸟儿在草地中玩耍嬉戏,或跳到地上寻找食物,或飞到枝头引吭高歌。
为进一步确认此鸟的种类,调查队第二天再次来到此地蹲守拍摄,经多方位拍摄观察,对比历史鸟类记录以及《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中国鸟类观察手册》等权威资料,最终确认此鸟为赭红尾鸲。
随后经咨询广东省鸟类学专家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敏、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刘阳教授等人,专家表示,赭红尾鸲在广东省有过文字记录,具体影像资料及确切位置存疑,历史文献中亦没有明确的记录,而此次在横琴的发现实为广东省确切赭红尾鸲的影像新记录,也是珠海市的新记录。
据悉,今年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已发现6种鸟类新记录,分别为花脸鸭、罗纹鸭、大麻鳽、红胸秋沙鸭、白琵鹭和乌灰鸫,大量的留鸟和候鸟栖息在横琴山林、湿地和海滩,丰富的鱼虾、底栖生物及红树林、芦苇荡为鸟类提供繁衍觅食的环境。
各种鸟类在横琴出现,进一步证明合作区生态环境之良好,污染防治之有效。横琴同时拥有森林、海洋和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以及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挂牌成立之后,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完成了横琴岛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本底调查、芒洲湿地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巡护和监测、环岛南路海滩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小横琴山造林与生态修复等项目,正在开展芒洲湿地提升改造、围填海生态修复、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植物、昆虫)、野生动物(鸟类、两爬和兽类)巡护监测和科普宣传、古树名木保护、大横琴山造林与生态修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项目,并计划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琴澳珠生物多样性跨区域联合保护等项目,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合作区中长期规划,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