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翔碧空,人游画中,这是肇庆“小鸟新天堂”的别致风景。仙女湖看丹顶鹤,端起相机湖边“打”鸟,这是肇庆人别样浪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振兴是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大振兴”之一。肇庆着力推动旅游业“二次革命”,加快建设文旅名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康养胜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
做好花鸟文章,让市民游客舒心观鸟、赏鸟,打造“小鸟新天堂”正是肇庆加快旅游振兴、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具体措施与生动实践。目前,肇庆正乘着旅游振兴的东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保护生态多样性,擦亮肇庆“小鸟新天堂”新名片,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创造肇庆旅游新辉煌。
来了不想走 好环境引鸟留鸟
随着鸟类的聚集,观鸟、拍鸟这项户外活动在肇庆人中形成风潮。无论是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七星岩小岛上、鼎湖山景区,还是肇庆新区长利河水系、沙浦天湖度假村、怀集燕岩,蹁跹的鸟类和观鸟人共同构成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带上望远镜和长焦镜头,一走进深山老林就是大半天,这是五十多岁的鼎湖山生态志愿者黄小云和搭档谭永梅的日常。今年4月,她们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巡山时,就在一群黄腹山雀中发现了新成员黑眉柳莺。她们的野外巡山足迹不止鼎湖山。为追踪一只鸟,她们还会跟拍到高要、鼎湖、封开、德庆等地。“近年来肇庆多了不少鸟类新品种。我认为一方面肇庆位于鸟类迁徙带,生态环境优越;一方面鸟类保护政策升级,宣传普及活动到位,公众的鸟类保护意识得到大大提升,让不少鸟儿留在这里繁衍生息。”
不仅如此,中华秋沙鸭、橙腹叶鹎、黑翅鸢、棕脸鹟莺等珍稀濒危物种的新分布,也多在“鸟友”们拍照后得以被发现确认。据肇庆市林业局统计,肇庆市鸟类资源丰富,目前,全市有文献记录及观测到的共记录鸟类274种,隶属17目64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黑鹳、金雕和黄胸鹀等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鹇、蛇雕和斑头鸺鹠等45种。今年1月8日和3月15日分别在鼎湖山一带发现了棕脸鹟莺、黑眉柳莺。经确认,这两个物种都是鼎湖山保护区鸟类分布新记录,也是肇庆市鸟类分布新记录。
保护力度大 建18个自然保护区
鸟类对环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是监测环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生物。各种鸟类安居肇庆,离不开优良的生态环境,更离不开肇庆各地对自然生态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肇庆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科长吴科伟介绍,为保护好生态环境,肇庆市着力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做好监测工作,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目前,肇庆市已建各类自然保护区1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6个、市县级11个。
在野生动物监测保护方面,肇庆市4个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在野外布设279部红外相机,对包括鸟类在内的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网格化监测,分析野生动物生长分布、生境状况及种群概况等。同时,各自然保护区实行网格化巡护监测,运用移动互联、GPS等信息化技术,依托巡护管理信息系统,把人、地、事、物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
与此同时,肇庆市各级林业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督、农业农村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通过组织开展“候鸟护飞”“清风行动”“网剑行动”等专项行动,认真组织开展保护野外候鸟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以及其他野生动物集群活动区域的巡护力度,及时清理各种用于非法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猎捕工具。
为鸟筑好巢 升级保护双管齐下
在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持续增长的鸟类成为最灵动的存在。“据统计,近三年来,湿地公园鸟类数量基本上每年增长10%,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活动区域也逐步由仙女湖向中心湖、青莲湖等周边扩大。”星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吴国华介绍。
这离不开星湖景区对“小鸟新天堂”的悉心呵护。吴国华介绍,湿地公园很早就将“小鸟新天堂”划定为核心生态保护区域进行保护管理,保持原生态环境,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和惊吓;加强巡查,及时制止偷捕现象发生,为鸟类营造优良、安全的环境。
鸟喜欢湿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保护,星湖水质治理工作自2012年起多次被列为十件惠民实事之一,通过源头截污清淤,有效改善星湖水质。占星湖污染源七成的环星湖北片区、西片区全面实现雨污分流,截断污染源。2019年位于端州区青莲排洪渠上游的芹田水闸迁建项目也顺利完成,为保护星湖水质筑起一道坚固屏障。水质治理产生良好成效,碧水绿堤、鹭鸟翩飞的美丽画卷在星湖展开。
与此同时,乘着星湖创5A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东风,近年来,星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对“小鸟新天堂”的保护管理,对鸟类栖息地进行扩建、改造和生态系统恢复,营造不同的鸟类生境,吸引更多的鸟类来此繁衍,以充分发挥“小鸟新天堂”的生态功能。
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7年实施水鸟栖息地保护与恢复项目、2020年实施鹭鸟栖息地保育与提高项目、2021年开展鹭鸟栖息地及湿地生态维护项目等,通过沿岛打松木桩、回填粘土加固湖岸,共扩建新建鹭鸟栖息地约1.15万平方米。此外,管理部门还在岛屿旁边种植金边芦苇、美人蕉、荷花、梭鱼草等水生植物和榕树、落羽杉、黄槿、水翁等树木,营造鸟类良好的栖息和繁育环境,使鸟岛生态承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湿地公园水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进一步扮靓小鸟生态家园。
不止于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常年坚持严格保护管理,旅游开发范围不到10%,核心保护区内实行全面封山,禁止对森林任何干扰和破坏,尽可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最好的生态环境。肇庆新区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同步安置保护鸟类。长利涌上游段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施工方通过退塘还河,利用淤泥在长利涌河道中新筑成十多个人工小岛,遍栽草木绿植,为百鸟提供休憩与觅食场所,给过路的鸟类置起新家。
爱鸟又护鸟 擦亮生态文明底色
在仙女湖灵芝岛,小朋友用望远镜观察白鹭和丹顶鹤优美身姿。5月22日是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举办一场主题宣传与实践活动。生动的科普课堂吸引不少家长和小朋友参与其中。
保护鸟类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吴国华表示,借助每年各种自然纪念日,星湖国家湿地公园广泛开展保护鸟类科普宣传,同时建设“水鸟动态监测展示系统”,对水鸟栖息地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公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爱鸟护鸟的理念和意识。
鼎湖山保护区则通过开展观鸟体验营、森林探秘、自然拾荒等冬夏令营系列研学和自然教育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接受自然教育。
据了解,肇庆市各级林业部门也充分利用每年“鸟节”“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国际湿地日”,广泛运用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方式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举办宣讲会,发出倡议书,呼吁广大市民、观鸟爱好者共同保护候鸟,保护候鸟栖息地,共建美好家园。其中,市林业局自2020年以来,分别在社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组织开展了12场次宣传活动。随着宣传活动的广泛开展,广大市民爱鸟护鸟的意识在不断增强,鸟类的生活家园和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此外,为守护绿色底色,肇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好西江、北江、贺江等大江大河,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组织开展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近五年来,肇庆建设“十三五”期间能耗双控目标全面完成,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西江等大江大河稳定达Ⅱ类水质,国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排全省第一。今年,生态环境部通报2022年1-3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肇庆市在两张成绩单上均居全国第15位,成绩稳定在优秀等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新征程上,肇庆将孜孜不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坚决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康养胜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持续擦亮“小鸟新天堂”名片,为肇庆市加快建设珠三角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