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林业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6939916/2023-03851 分类:
发布机构: 广东省林业局 成文日期: 2023-09-28
名称: [东莞] 读懂绿美生态建设的东莞方案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9-2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东莞] 读懂绿美生态建设的东莞方案

发布日期:2023-09-28  浏览次数:-

  阳光和煦、鸟语花香,清风醉人,漫步在长安莲花山风景区碧荷园的绿道上,看到山清水秀,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交融共生的美丽景象,不免觉得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2023年,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世界工厂”——东莞的生态文明建设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东莞市委办、市府办印发《深入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被外界视为未来五年东莞生态建设的“施工图”。那么,这张“施工图”“含金量”如何?勾画时有何考量?又有哪些特点?目前有哪些进展?

  绿美东莞生态建设背后的“三大原因”

  自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后,东莞先后提出建设“三大都市生态圈”,开展森林公园建设三年行动,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推动东莞林业生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以绿为主向既绿又美转变,持续推进“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进一步擦亮国际制造业名城和现代生态都市“双城共生”的名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东莞已设立6个自然保护区、21个森林公园、24个湿地公园。

  “近年来,东莞森林质量进一步提升,但是树种结构仍较为单一,比如说像桉树纯林和马占相思纯林还比较多。”东莞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其次,林业生态安全水平还需加强,松材线虫病感染风险依然存在;再次,林业生态效益还需提升,林业碳汇能力以及生态景观惠民的作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东莞亟须一次较为全面、深刻的“补短板、促提升”的行动来推进林业生态高质量发展。

  2023年由广东省委提出并实施“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东莞林业生态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恰恰与之呼应。继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正式发布后,5月27日,东莞市委办、市府办印发《深入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深入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总体要求,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大生态、大绿化、大公园”理念,紧密围绕“山、水、城、村”,积极构建“一屏三核多廊多点”的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新格局,重点推进“三大工程”,加力构建“三大体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实施增绿扩量、改绿提质、护绿促兴、用绿增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东莞贡献。

  同时,还制定了总体目标,即到2027年底,全市完成林分改造提升4.98万亩,森林抚育提升7.36万亩,重点建设和提升8个森林公园,累计建成森林步道600公里、碧道900公里、各类公园绿地不少于1300个,全市森林结构明显改善,森林质量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城乡绿美环境显著优化,绿色惠民成效日益凸显,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5年底,全市完成林分改造提升11.72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6.85万亩,混交林比例达65%以上,进一步推动优美林相、秀美生态、美丽城乡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东莞样板。

  推进“三大工程”,构建“三大体系”

  说起绿美东莞生态建设的具体思路,相关工作人员拿出了一张绿脉绕城的“绿美东莞生态格局图”。该图以东莞行政版图为基础,用精细线条,多彩勾画绿美东莞的生态空间格局。在工作人员看来,在大湾区诸城中,东莞的区域位置、生态本底得天独厚。东莞各森林公园与绿道、碧道、高速路景观林带相连结,后续还将与森林步道、水道相连通,待各类要素互联互通后,绿美东莞生态圈可期。

  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前,东莞正努力打造“绿屏环绕、绿核引领、绿廊支撑、绿点出彩”的高水平城乡一体湾区绿心。具体来说是指,将北边的东江水、南边连片的山形成环绕城市的生态廊道,实现“绿屏环绕”;将黄旗-同沙、松山湖、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三大生态“绿核”;构建以森林步道网络为骨架的“绿廊支撑”,让居民走在路上就能享受生态建设成果;将6处自然保护区、21处森林公园、24处湿地公园形成“绿点出彩”格局。

  为强化系统推进,注重综合施策,方案还以全面推行林长制领导小组工作架构为支撑,围绕“山、水、城、村”,统筹东莞市林业、水务、城管以及农业农村、交通等多部门,坚持“以山为骨”,筑牢山青林绿、连绵不断的山地生态屏障;坚持“以水为魂”,构建水清岸绿、纵横贯通的绿色生态水网;坚持“以城为本”,营造林城相依、林人相融的城市生态环境;坚持“以村为根”,打造美丽宜居、特色鲜明的农村人居环境。

  未来五年,东莞系统谋划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公园品质提升、蓝绿通道连通提升“三大工程”。方案提出推进林分优化和森林抚育提升,完善生物防火林带,做好荔枝、莞香、红花油茶“三棵树”,保护保育特色森林群落。方案要求,重点有林地园区、镇(街道)及国营林场至少建设一个连片大面积的森林景观示范点。

  东莞主要自然公园年迎客量高达到2500万人次,其品质提升备受关注。方案提出打造示范森林公园,提升一批森林公园,新建特色森林公园。强化黄旗山城市公园城区自然生态制高点的功能定位,打造旗峰人文、虎英生态、南麓艺术三大景区;着眼威远岛森林公园山海风貌及人文历史,打造蓝绿交融、文化厚重的高水准森林公园;推动红花油茶市级森林公园建设,积极申报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等。

  蓝绿通道连通提升是一大亮点。方案称,构建森林步道网络,推进绿道、碧道与森林步道融合串联,完善森林景观带,提升城镇道路绿化,建设滨海绿美景观带。建设森林步道示范段,串联黄旗山城市公园、同沙生态公园、水濂山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斑块。


  同时,东莞还以“三大工程”为抓手,提出构建城乡绿化融合、生态资源守护、生态文化传承“三大体系”。力争建成6个“广东省森林城镇”、20个“广东省森林乡村”、10个“广东省绿美古树乡村”和10个“广东省绿美红色乡村”,打造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到2027年,优化提升绿美景观节点500个以上,建成东莞中心公园、松山湖科学公园等各类公园绿地不少于1300个,实现每个社区至少1个公园。

  方案还将生态资源保护进一步升级,首次提出构建生态资源守护体系,通过强化资源监管,落实湿地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手段,高水平推进生态资源保护。到2027年,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保护率达100%,一、二级古树监控安装率达100%,建设古树公园6个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在0.9‰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在5‰以下,全市实现无松材线虫病疫情。

  此外,东莞还将通过推进义务植树、开展自然科普、宣传生态文化,构建生态文化传承体系。到2027年,力争建设省市级自然教育基地18个、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举办自然教育活动不少于1000场。

  坚持统一领导,协同推进25项任务

  东莞全市行政区划面积2460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04%。为了布好绿美“施工图”,东莞市高度重视,并提出“突出重点”的意见,确定“一个空间”“两大工程”“三大体系”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框架。徐正球表示,这五年,以“三大工程”为抓手,推进“带”“廊”“网”的建设。其中“带”指的是生态带,“廊”主要是指水系和交通要道,“网”则是指自然公园和城市公园。

  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涉及多部门,时间跨度达五年,如何确保该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方案明确了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完善市全面推行林长制领导小组工作架构,加强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积极创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立党政领导挂点挂片联系制度,市、镇两级林长亲自挂帅、靠前指挥,高水平建设示范点。不断完善村级林长、监管员、护林员“一长两员”网格化管护体系,积极探索“民间林长”制度,健全“林长+”工作机制。

  同时,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在市、园区、镇(街道)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引导地方政府债券、社会资本等参与绿美生态建设。绿美东莞生态建设项目由业务主管部门做好充分论证和项目入库,新上项目启动前按程序报市政府审定。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探索实施点状供地,强化绿美生态建设项目用地保障。积极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支持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森林研学等新业态,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当前,方案以“三大工程”“三大体系”为基础,梳理确定了25项工作任务,涉及交通、农业、城管、水务、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多部门。

  落实“二三四五六”,加速生态建设

  “具体来说,分管领导将其简洁明了地概括为‘二三四五六’工作内容。”据东莞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其中,“二”指的是落实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绿美保护地服务能力提升;“三”指的是谋划对广深、虎岗、莞深高速共184.6公里两侧绿化进行增绿改绿提升; “四”指的是开展黄旗山城市公园整体提升和植物园二期建设,新建红花油茶、宝山森林公园;“五”指的是对石马河、东江、东江南支流、滨海湾至松山湖、东引运河-寒溪河5条碧道的水岸空间进行增绿改绿;“六”指的是按国土空间规划六大片区为单位,推进“四小园”“一社区一公园”、碧道建设以及矿山石场复绿,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现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已在各个森林公园试点,像清溪、黄江、樟木头等镇街均有试点。”工作人员说,其中,清溪契爷石水库旁边的山水天地森林公园的林分改造已经初具成效。此前,清溪镇政府联合市相关部门对坝区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提升。“其中就包括将一些荔枝林进行林分改造,栽种珍贵树种,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市民生态休闲的好去处。”据悉,2023年,东莞市林业局全力推进林分改造1.2万亩,森林抚育1.4万亩。目前,已完成约70%红花油茶万亩造林任务,开展东莞植物园、旗峰公园的林分改造前期规划设计工作。

  囊括森林公园在内的自然保护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也是绿美东莞的重要内容。方案提出,实施森林公园品质提升工程,打造一批示范公园。据东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筛选及征求意见,上报东莞市大屏嶂森林公园和银瓶山森林公园做为东莞市绿美示范保护地,在森林保护、生态旅游、科普宣教方面开展示范建设,为全市自然保护地管理与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同时,经梳理统计,全市各领域计划开展各类绿美生态建设项目119个,累计投资约58.91亿元。其中镇街(园区)谋划项目98个,投资约38.38亿元,市直部门谋划项目21个,投资约20.53亿元。经实地调研,全市优选松山湖科学公园、南城街道水濂山石场修复工程、长安镇碧荷园、企石镇江枫古韵、洪梅镇金色水乡稻田、茶山镇超朗牛过蓢片区升级改造、大朗镇凤山郊野公园和银瓶山森林公园清溪景区绿美广东示范点等8个项目作为东莞市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开展建设。目前长安镇碧荷园已完成建设,凤山郊野公园完成进度约85%,其他示范点建设也正在推进当中。

  蓝绿通道连通提升工作已经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其中,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三条高速路及三条快速路两侧绿化提升,东莞市水务局负责5条河道沿岸绿道的连通,市林业局则主要以森林步道为主,串联各个山体,“互相打通后,会增设导视图,建成后,市民可上车看景观,下车碧道行,入园观山水”。目前,东莞市交通、水务等部门已开始做规划,东莞市林业局各森林公园也已明确森林步道分段改造的方向,接下来将全力推进该项工作。

  与此同时,“三大体系”的构建也在悄然展开。近年来,东莞各部门在城乡绿化融合构建上已初具成效。比方说,东莞城管开展口袋公园、街头公园、社区公园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四小园”建设。2023年,东莞城管系统还要建成不少于66个口袋公园。同时,各镇街也在加强各类废旧采石场复绿工作,比如南城街道办今年将投入4000多万元推进水濂山采石场生态修复工程。而在生态资源守护上,东莞市将在完成一级古树名木安装监控的省级任务基础上自我加压,为东莞市二级古树名木安装监控,并将其纳入智慧林数据平台。

  当前,包括东莞在内的广东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已全部出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或意见。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全省各地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绿美生态建设的东莞方案是结合自身林业生态的现状,坚持党的领导,通盘考虑生态资源要求,统筹各镇街各部门资源的中长期建设规划。目前,随着全市绿美东莞生态建设项目的上马,东莞市各镇街各部门正加速生态建设,再次掀起比学赶超、实干争先的热烈氛围,全力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