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重要路径,一直被政府、学校、企业所青睐。同时,自然教育对不同场地的适配性较高,可与亲子、研学、度假、休闲农业等项目对接,目前被视为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是我国县域内野生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县,也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最多的县,承担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使命。自然教育是“把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平武县提出“自然教育+”的发展思路,以自然教育为龙头,带动县域生态经济稳定、均衡、创新发展。
在我们为平武县自然教育发展做顶层设计规划时,将“自然教育与多元业态相结合,坚持融合发展”作为重要规划原则,提出自然教育与文化旅游、特色农业、中医药、集体经济、学校教育、社区建设的融合模式,着力推动平武县自然教育品牌提档升级,形成平武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增长点。
以下为自然教育产业融合示例
——报恩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早期建筑群落之一
被誉为“深山故宫”,4A级景区
自然教育+文化旅游产业示例
报恩寺自然驿站
通过挖掘报恩寺自然教育资源,开发报恩寺特色自然教育课程、文创产品,设置解说系统,形成极具特色的自然教育驿站。
组织自然教育专业人才、报恩寺管理机构、报恩寺文化研究学者,共同挖掘报恩寺选址、建筑结构、建筑用材、壁画材料、古树等自然与文化资源。
设计“楠木的百年历程”“壁画里的化学课”“报恩古树”“报恩寺里色彩美学”“报恩寺夜探”等兼具传统文化与自然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
设置体验式、互动式的解说系统,开发斗拱积木、报恩寺色卡、报恩寺颜料等文创产品,引导从自然的角度欣赏报恩寺。
自然教育+特色农林产业示例
关坝村中蜂体验场景建设
关坝村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中蜂养殖是其重点产业。自然教育与中蜂养殖加工产业深度融合,村民成为自然教育师,开展“大熊猫与小蜜蜂”的自然教育课程。
——关坝村村民孟吉引导孩子们做蜂蜜唇膏
高村教育型农场
高村乡农业及民宿业是重点产业,自然教育可与两项产业深度融合,规划建设教育型农场,将农业生产与自然教育、民宿合为一体,面向亲子家庭、幼儿园、中小学,开展“农耕科普+农作体验+食育课程+自然手工”等系列课程,促进农林企业开发多元化产品。
——大熊猫国家公园老河沟片区入口社区高村乡
自然教育+中医药产业示例
—厚朴香菇
中药生产体验场景建设
“平武厚朴”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武厚朴种植面积位于全国前列。以自然教育为抓手,让访客深度了解自然价值的同时,拓展厚朴产业链。
平武县提出了二十多项产业融合措施,明确了平武县未来7年自然教育的发展路径。人合自然也将继续陪伴平武进一步落实自然教育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打造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