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持续的煤炭开发,一方面为山西省长治市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对长治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改善生态环境,长治人发扬“太行精神”,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全市生态建设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全新发展阶段。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长治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工程来抓,全力打造一个绿色新长治。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一组长治创森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梦想,已愈来愈接近现实。绿色,如今在山西省长治市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符号。
天蓝,地绿,空气好,每一位到过长治的人都发出这样的感叹。
在石头缝里种出大树,在干石山上建起林海,在煤矸石中播出新绿,每一位看过长治造林绿化工程的人都发出这样的慨叹。
在不是黄土就是干石山的太行山,在不是煤灰就是煤焦铁的中部欠发达地区,长治这颗“绿色明珠”已冉冉升起。
■栽树就是栽政绩,就是栽民生
长治市位于太行山中段,因地势高险与天同党,故有“上党”之称。全市辖13个县(市、区)和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人口330万,是一个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支柱产业的地区。
长治的绿色家底曾经很薄。解放初期,长治森林面积不足110万亩,森林覆盖率只有5.5%,且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仍。
绿色长治现在变得殷实起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治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和绿化工作,带领全市人民发扬太行精神,坚持不懈搞绿化,全市林业生态建设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全新发展阶段,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长治市委书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组组长杜善学说,多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长治的进程中,始终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坚定不移治理荒山,大手笔、大投入、大力度、持之以恒绿化家园,造林绿化不仅改善着长治的生态环境,而且为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
有付出,就有回报。
长治已获得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1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长治,并未停止思索。
作为一个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支柱产业的地区,煤炭资源的持续开发,加速了长治的经济发展,也造成土地塌陷、植被破坏、空气污染、地下水位下降。
虽然,几十年来从未停止造林绿化工作的力度,致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但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人居环境仍不容乐观。面对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形势,长治市在大面积的荒山绿化、沟坡绿化基本完成后,如何实现造林绿化更高水准的大提升,彻底改变缺林少绿的状况,成为一道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全新课题。
“栽树就是栽人文,就是栽历史,就是栽政绩,就是栽民生。”这已在长治从上至下形成了高度共识。
长治把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拉动城市经济、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工程,通过林业发展理念的大创新,实现城乡绿化面积大拓展、绿化质量大跨越。
■有目标、有计划,确保“创森”成效
2006年,长治紧紧围绕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出把长治建成以东山西水南秀北美为特色,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现代服务业发达、绿色文化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三晋第一靓丽名城、中部生态名城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的奋斗目标。
为此,长治作出《关于实施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全省一流林业生态大市的决定》,明确提出林业发展“三步走”战略,确保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37%,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45%以上。
2010年,市人大作出大力实施生态兴市战略、建设全国一流林业生态大市的决定,明确规定:煤炭企业从吨煤10元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中拿出30%用于造林绿化,力争在本世纪前20年把长治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鲜明、生态观念浓厚、人民和谐幸福”的绿色新长治。
市“创森”领导组常务副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宝说,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的责任。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长治人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就是要高擎绿色接力棒,咬定青山不放松,绿化、绿化、再绿化,换来满山遍野的绿色。
围绕这个目标,长治以实施六大造林绿化工程为契机,一手抓山上治本,建设太行秀美山川;一手抓身边增绿,打造长治绿色家园,并将“创森”提上议事日程,先后制定出台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煤炭开采生态恢复和治理规划、“1+6”城市群生态圈建设规划、长治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一系列造林绿化规划,列入全市“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发展规划。每年,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年度造林绿化实施方案,明确造林绿化检查验收办法和奖惩制度。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层层签订造林绿化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到“为官一任,绿化一方”。
2010年,长治正式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为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创建领导组,由市委书记杜善学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保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县市检主要领导组成,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为切实提高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和“创森”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市县两级均成立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和“创森”指挥部,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每年春秋两季植树造林时期,全市都设立无会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县(市、区)主要领导深入各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第一线进行调研指导、现场观摩、检查评比,同时把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任务纳入各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实行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定期通报。
“书记抓,抓书记;市长查,查县长”的工作机制,“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环套着一环干”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市创建工作和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当地干部群众形象地说,如今,不抓林业不能当干部,抓不好林业当不了好干部。
■“创森”的目的是实现“增绿、扩绿、增收”
5年时间里,长治高品位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强力度推进,造林绿化总量大幅扩张,身边增绿递次推进,山上固本气势宏大,环城绿化震撼人心,林网建设纵横交错,大苗进城蔚为壮观。
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6.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7.8%,绿地率4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2平方米,基本形成“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标准,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林业建设突出贡献奖”,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造林绿化的高质量、高效率成果凸显。
据统计,长治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356天,连续6年成为山西省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连续2年在华北地区名列第一。22008年和2009年全省、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在长治召开,会后全国各地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8个省市的8000余人参观考察了全市造林绿化成果。
从山上固本,到身边增绿;从精细施工,到整体推进;从提档扩绿,到添景增效。几年来,长治林业生态建设路线循序渐进,目标清晰,“创森”则把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实现了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和农民增收的目的。(作者: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苑铁军 通讯员 雷晓虹)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