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桉树速丰林
发布日期:2006-02-1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和纸类产品消费大国。为缓解原料短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省(区)推出了五六年就可成材的桉树速丰林。“十一五”期间,广西桉树速丰林将以每年200万亩的速度扩展。
■争论:桉树速丰林生态效益差,发展是否值得
桉树速丰林纯林的大面积快速扩张,引起了学术界和舆论界的争论。不久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开展了关于桉树速丰林生产的专项调研活动,广西专家论坛也对此作了深入研讨,企图找出一条具有说服力的可行之路。他们总结出桉树速丰林引起的争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桉树速丰林生态效益差。大规模的桉树造林,短期内快速轮伐,若保护措施不力,就会出现地力衰退、其他生物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的状况,而且大规模单一树种的纯林也极易引发严重的病虫害。
——林地集约化经营困难。林地多已分包到户,且随着人口增加,大户又分小户,造成“一户多山,一山多主”。农民对转让林地意见不一,要获取连片大面积的林地进行综合开发困难重重,集中土地过程复杂,成本高。
——木材限额采伐制度制约速丰林发展。受木材限额采伐制度的制约,造林业主不能按市场需求安排采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影响投资积极性。发展非林业用地造林也存在同样障碍。
——外资为主的投资结构不利于本地产业发展。有媒体指出,林浆纸一体化的最大投资来源于外资,外方有转嫁环境危机之嫌。“以环境为代价换取投资”是否值得?同时,许多土地成了国际纸业巨头的原料基地,难以构筑本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本地产业发展。
■专家建议:扬长避短,稳健发展桉树速丰林
专家认为,南方发展林浆纸一体化总体思路是正确的,关键是怎样扬长避短,把步子走得更稳健。专家们建议:
——重视生态,合理规划。桉树在广西的大面积栽培已有数十年历史,并形成品系众多的基因库,快速扩展的基础扎实,技术成熟。关键是合理规划布局,进一步明确生态林和商品林用地范围,通过提高木材产量缓解需求压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天然林和生态林。严格保护原生态下的生态林、水源林和珍稀树种,保护和营造各种防护林。在林地紧张的情况下,有序开展低残林改造。
——更新造林技术,改善桉树速生丰产林立地环境。研究表明,桉树光合作用效率很高,单位生物量对水、肥的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树种。要保持和改善立地环境、更新造林技术、改变垦作方式、加强林地配方施肥、营造混交林,避免林地肥力下降和其他生物量减少。
——规范林地流转,保障集约化经营。加强立法,在法规、评估、中介等各环节上加大规范力度。在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过程中,重视林地流转专门市场的建设,发挥好国土、林业等职能部门的作用。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户进行速丰林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并防止片面追求林地集中,做到“归属清楚,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优化政策环境,确保投资权益。速丰林采伐指标应按造林进度提前予以安排,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障投资主体的利益。速丰林的生态效益副产品属于社会公共产品,政府应在信贷和融资方面给予扶持。
——进一步明确林浆纸一体化发展思路。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模式涉及千百万农民的利益,兼具生态、社会效益,须认真对待。虽然目前多是外资控制,但除少数产品外,国内的生产技术都很成熟,且关键的资源和市场是拿不走的。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发展壮大自身,双方均可获利。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