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e”+林业信息的传播者

  华维光是内蒙古通辽市一名业余摄影师,他从2013年开始,利用自费一次又一次的穿越科尔沁沙地,带着思想和责任,与酷日相伴、与风沙为伍、与牧民同行,以专题纪实摄影的表现形式,跨越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用影像记录家乡沙漠治理变迁的全过程。

  在这片土地上,就是这位摄影师,把镜头对准了家乡的生态建设。多年来,他行程万里路,不论春夏秋冬克服重重困难,驱车往返于离市区60公里外的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翻开他的影像,从开始的枯树、沙丘、沙尘暴、荒漠化恶劣的环境现状,让人看到当地农牧民的生存状态,由此引发人们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关系。唤起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人文关怀。通过植树造林的劳动场面治理荒漠化,让人们懂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性。昔日的荒沙丘,今日成片的林草,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5年来就是这些不可复制的珍贵镜头,反映了家乡治沙生态文明建设和这片土地的绿色发展。

  2018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数据分析:中国网民规模超8亿人,98%用手机上网。随着手机智能化,操作越来越方便、快捷。手机网民的发展使图片的成本越来越低,图片的保存随时随地永久传播成为无限。可见手机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

  2013年3月,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癌症”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在西辽河流域,面积为4、23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十大沙漠中,排名第四位。2014年,为进一步加强科尔沁沙地的治理,通辽市已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1400余万亩,在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科左中旗珠日河、奈曼旗常兴穿沙公路两侧形成若干个几万亩、甚至十几万亩的集中连片治理区。

  2018年通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千万亩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完成沙地治理630万亩,无立木林地造林100万亩的新目标。

  2017年5月,肆虐的沙尘暴来袭,依然挡不住治沙人前行的脚步

  几年来,华维光在科尔沁沙地没有满足停留在拍摄到的摄影作品上,他充分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各大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光明网、新华网、中国国家地理网、中国摄影出版社网、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人与环境影像、中国林业新闻网。各种公众号、QQ空间、微博、豆瓣、微信号朋友圈等网络传播平台,践行生态建设信息的传播者。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像自媒体“今日头条”推广华维光的摄影组照图文“绿妆” (20幅),这组作品曾获2018年 “吴印咸摄影资助计划”项目,转发后,在半年的时间里,共计点击量就超过35.8万的阅读,171条评论。可见百姓对林业信息的关注度。

  2018年,通过几年的沙地不断治理,树虽幼小,但已成林

  华维光利用网站商家提供的免费软件,把图片快速制作手机版生成3D图文并茂电子书,上传网络展示厅信息传播平台上,通过网民手机扫描码就能轻松翻阅手机电子书内容,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手机终端信息分享传播。

  在利用好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同时,他先后在其他媒体分享信息,通辽市电视台,内蒙古自治区电视台,以记者新闻采访拍摄专题片,在电视台播放。中国林业杂志、中国绿色时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多次发表作品。同时积极参与网络摄影大赛,2017年上海人与环境摄影大赛人文生态组入展,获奖者华维光唯一应组委会之邀登台分享作品创作感言。讲好林业人热爱家乡建设家园鲜活生动的影像故事。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图文,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到林业工作者为建设生态环境的改变付出的辛苦,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17年在上海华维光发表摄影创作感言现场

  通过互联网,手机终端,多样化不间断的信息传播,让更多的信息进一步得到了延伸和升华。这些成果的取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当地党政自治区和有关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努古斯台项目区,科左后旗“双千万亩”工程,起到了助推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的深入发展。

  5年来,华维光每一步足迹,从未停止过信息的传播,未来为加快振兴乡村经济提升,农牧民生活水平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他还将在信息传播这条道路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为建设靓丽的美丽内蒙古北疆三北防护林绿色安全屏障树立典范。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