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国林科院召开分类改革第二阶段工作总结会议。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将首批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的第一份聘书颁发给中国林科院院长、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江泽慧,著名林学家王涛等15位同志 高兴地从江泽慧手中接过首席科学家的聘书。周生贤说,这标志着中国林科院分类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实质性成果。
受聘担任首批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的16位同志是:王涛、白嘉雨、江泽慧、张守攻、张宗和、陈昌洁、宋湛谦、洪菊生、唐守正、徐冠华、萧江华、盛炜彤、彭镇华、傅懋毅、慈龙骏、蒋有绪(按姓氏笔划排序),聘期为2年。
周生贤在会上指出,中国林科院自1996年8月被原国家科委确定为改革试点单位以来,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科技部、财政部、中央编办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中产生了较大反响。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国林科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为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进入了重大的转折时期,林业正走在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上。周生贤说,实现林业大发展,出奇制胜在科技。林业无论采取哪种途径实现跨越式发展,归根到底都必须依靠林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希望中国林科院各级领导班子、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进一步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正确认识科技进步与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联系,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到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去,把改革所激发出来的巨大能量和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为六大工程和林业跨越式发展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中央编办四司司长吴知伦、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赵赂出席会议并讲话。他们充分肯定了中国林科院第二阶段分类改革的工作成果,并对今后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新的要求。
江泽慧对分类改革第二阶段的工作作总结报告。她介绍了分类改革的进展情况,谈了实施分类改革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对第三阶段的工作任务作了强调。
中国林科院的分类改革从2001年11月开始,至2003年12月结束,共分为5个阶段、10个单元,涉及60项主要工作。最终改革目标是所属20个科研机构中的8个单位转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1个所转为中介机构、11个单位转为科技企业。
江泽慧介绍,在分类改革中,中国林科院设置非营利性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时,打破了原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框框,设置了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专家、专家助理、科研辅助5个层次的岗位,不拘一格选聘优秀人才。在遴选、聘任首席科学家岗位时,明确选聘范围和聘任条件,使一批学术造诣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科学家应聘上岗。在第二阶段的改革中,中国林科院提前一个月完成对6个研究所首批非营利性编制岗位聘任工作,6个研究所告别旧体制,走上了按非营利机构管理运行的新轨道。到目前为止,已经应聘上岗353人,其中首席专家岗位57人、资深专家岗位16人、专家岗位112人、专家助理岗位83人、科研辅助岗位40人。据了解,改革后各科研管理部门的数量平均减少近一半,管理岗位总数由原来的99人减到61个。
在推进非营利机构改革的同时,该院加快推进转制机构的改革进程,全院11个向科技型企业转制的科研机构,已经正式上报了改革实施方案和转制工作计划,在全面完成国有资产清查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经营性资产评估与划拨准备、市场调查、产业结构调整、完善配套制度等工作。此外,以科信所为依托,组建行业性林业科技中介机构的工作也已取得新的进展。
会议之后,中国林科院分类改革工作将进入整体推进的第三阶段。对这个阶段的工作,周生贤要求,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把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引向深入。一是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大力解放思想;二是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这一主线,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完整、高效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三是以转换机制、制度创新为核心,抓紧实施人才战略,为新时期林业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四是切实加强改革工作的领导,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
对第三阶段的工作任务,江泽慧强调了五点:一是总结经验,明确重点,切实做好聘任人员的妥善安置;二是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加快转制机构向科技型企业过渡的步伐;三是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全面启动院部机关的改革;四是优化配置,资源重组,全面推进后勤服务中心按社区物业管理的模式,实行企业化管理;五是拓宽领域,完善功能,抓紧组建覆盖全行业的科技中介机构。(摘自《中国绿色时报》) 附件:
受聘担任首批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的16位同志是:王涛、白嘉雨、江泽慧、张守攻、张宗和、陈昌洁、宋湛谦、洪菊生、唐守正、徐冠华、萧江华、盛炜彤、彭镇华、傅懋毅、慈龙骏、蒋有绪(按姓氏笔划排序),聘期为2年。
周生贤在会上指出,中国林科院自1996年8月被原国家科委确定为改革试点单位以来,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科技部、财政部、中央编办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中产生了较大反响。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国林科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为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进入了重大的转折时期,林业正走在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上。周生贤说,实现林业大发展,出奇制胜在科技。林业无论采取哪种途径实现跨越式发展,归根到底都必须依靠林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希望中国林科院各级领导班子、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进一步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正确认识科技进步与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联系,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到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去,把改革所激发出来的巨大能量和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为六大工程和林业跨越式发展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中央编办四司司长吴知伦、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赵赂出席会议并讲话。他们充分肯定了中国林科院第二阶段分类改革的工作成果,并对今后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新的要求。
江泽慧对分类改革第二阶段的工作作总结报告。她介绍了分类改革的进展情况,谈了实施分类改革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对第三阶段的工作任务作了强调。
中国林科院的分类改革从2001年11月开始,至2003年12月结束,共分为5个阶段、10个单元,涉及60项主要工作。最终改革目标是所属20个科研机构中的8个单位转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1个所转为中介机构、11个单位转为科技企业。
江泽慧介绍,在分类改革中,中国林科院设置非营利性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时,打破了原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框框,设置了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专家、专家助理、科研辅助5个层次的岗位,不拘一格选聘优秀人才。在遴选、聘任首席科学家岗位时,明确选聘范围和聘任条件,使一批学术造诣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科学家应聘上岗。在第二阶段的改革中,中国林科院提前一个月完成对6个研究所首批非营利性编制岗位聘任工作,6个研究所告别旧体制,走上了按非营利机构管理运行的新轨道。到目前为止,已经应聘上岗353人,其中首席专家岗位57人、资深专家岗位16人、专家岗位112人、专家助理岗位83人、科研辅助岗位40人。据了解,改革后各科研管理部门的数量平均减少近一半,管理岗位总数由原来的99人减到61个。
在推进非营利机构改革的同时,该院加快推进转制机构的改革进程,全院11个向科技型企业转制的科研机构,已经正式上报了改革实施方案和转制工作计划,在全面完成国有资产清查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经营性资产评估与划拨准备、市场调查、产业结构调整、完善配套制度等工作。此外,以科信所为依托,组建行业性林业科技中介机构的工作也已取得新的进展。
会议之后,中国林科院分类改革工作将进入整体推进的第三阶段。对这个阶段的工作,周生贤要求,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把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引向深入。一是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大力解放思想;二是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这一主线,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完整、高效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三是以转换机制、制度创新为核心,抓紧实施人才战略,为新时期林业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四是切实加强改革工作的领导,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
对第三阶段的工作任务,江泽慧强调了五点:一是总结经验,明确重点,切实做好聘任人员的妥善安置;二是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加快转制机构向科技型企业过渡的步伐;三是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全面启动院部机关的改革;四是优化配置,资源重组,全面推进后勤服务中心按社区物业管理的模式,实行企业化管理;五是拓宽领域,完善功能,抓紧组建覆盖全行业的科技中介机构。(摘自《中国绿色时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