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中国最美林场”来自这群人的坚守

  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如若桃源仙境......然而,这个被称为“中国最美林场”的云勇林场其实是一片人工林海,是林场人近60年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谁培育了这片林海,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请随我们一起走近林场,走近这一群“绿色”的坚守者。

  高明云勇村/龙上淳摄

  云勇林场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隐藏在企业密布、寸土寸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它是一座3万多亩的“天然氧吧”,同时也被誉为“珠三角的塞罕坝”。这里,生长着520多种植物,森林蓄水量达512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是佛山最大、森林生态系统最完整的城市绿肺。

  云勇林场于1958年建场,目前是佛山市属唯一的国有林场。在大半个世纪里,经历了建设、转型、新生等阶段。在云勇林场工作了二十余年的苏木荣场长,对这变化的感受尤为深刻。“保护好这里的绿水青山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目标是将云勇林场打造成国家级森林公园,”苏场长说。从垦山造林,到挺起佛山的一道生态脊梁,云勇林场一步一脚印,生态价值越发凸显。

  以场为家,年轻人为林场种植一片绿

  俗话说:“林业三分种七分养。”云勇林场建设生态公益林,离不开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年轻人。近年来,一批农林专业大学生、研究生进入云勇林场,为林场建设与树林保护立下汗马功劳。

  据介绍,目前云勇林场的知识青年正在研究四个科研项目,其中包括越南抱茎茶等几种茶花在风景林中的应用研究与示范、佛山市云勇生态林养护中心生态景观林抚育技术研究、2018年云勇森林公园植物本底调查与保护和建设油茶推广试验林。这些项目在改造林场景观、生态效益评估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何增丽,云勇林场的林业工程师,是一位新入职的研究生。刚入职,她就接手植物标本调查的工作,研究植物保护的现状。云勇林场比较偏僻,林场工作人员要到城区才能买到生活用品。“那时我刚来这里,朋友给我寄了一些水果,等了很久没有收到,才发现是因为这里太偏远,没有快递服务,”何增丽回忆。除了比较偏远,林场的工作性质也相对特殊,年轻人需要轮值夜班、节假日值班,经常不能与家人团聚。然而面对这些,她并没有退缩。“我没有想太多,看到自己亲手种下来的一片绿,我会觉得很欣慰,”何增丽说。

  林场的另一位林业工程师,冼伟光,是从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回忆起初进林场的场景,林场里所有事务都要亲力亲为,环境也远不如现在,冼伟光曾经感到迷惘。“现在随着林场的发展,很多工作都承包出去了,我们可以更加专心地进行科研工作。”冼伟光笑着说。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造就林场蜕变

  从连绵荒山到茫茫林海,再到远近闻名的森林公园,云勇林场以60余年光阴,谱写了一首跌宕起伏的生态文明进行曲,这其中的成就离不开林场一代代职工的辛勤付出。

  1958年,林场始建的时候,场部就设在附近的甘蕉村,借一间民房办公。那时候还没有柴油机,护林员上山巡逻的对讲机只能用水电机勉强供电,条件十分艰苦。林万兵,目前林场第六工区区长,在林场工作的二十多年里,每天从事着防火、防病虫和地质灾害等工作,日常巡山二十多公里,始终勤勤恳恳地坚守着这一片树林。

  作为林二代的他,小时候放暑假经常会跟着从事林业的父亲来到林场,嬉戏玩闹,逐渐对林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以前读书时老师会鼓励我们勤植树,母亲也支持我从事林场工作,这么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了。”林万兵说。

  在云勇林场,体力要经得起打熬,精神也须耐得住寂寞。他们难免有过短暂的动摇,然而大部分人最终选择了坚守。严利章,同样是一位林二代,现是第一工区护林员,父母都是林场退休职工。他2000年进入林场工作,一个人负责七千多亩山林的防火、防盗、防事故等任务。“刚来的时候,我跟老职工上山学习育苗。在这里快二十年了,看着林场的蜕变,我感到十分自豪。”严利章说。

  新时代新征程,云勇林场将顺应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美好环境的期盼,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传承和弘扬“云勇精神”,完善林场基础设施,推进森林质量提升,继续改革创新,朝着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进。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