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赓续不绝 书写“绿色传奇”

  广东,“七山一水二分田”。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经济强省,广东也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十年绿化广东”到现代林业强省,从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到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

  70年,广东林业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70年,广东林业变化翻天覆地;70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广东深入人心……

  伴随着祖国的逐步强大,广东林业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绿色发展,久久为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谱写着建设美丽广东的新篇章。未来,广东林业还要全域参与大湾区建设,实现“绿色梦”,同筑“南粤美”。

  创造造林绿化史上的传奇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句诗,用来形容如今的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水南村非常合适:航拍水南村,放眼望去,这里绿树成荫,果树茂密,给人一种“林在村中,村在绿中”的感觉。

  看到这样的景象,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山头光了几十年,年年喊造林,荒山依旧”。这一切,都源于广东在全国率先掀起的那一场大刀阔斧的“绿色改革”——“十年绿化广东大行动”。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力,开展了大规模的林业建设,林业生产获得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据统计,至1957年,广东全省森林覆盖率达20.9%,无林地从1.21亿亩降为1.07亿亩,林业方兴未艾。

  历史上,“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广东森林茂盛;然而,经过1958年、1968年、1978年的三次大砍伐,到1985年,全省1.5亿亩山地中只剩下6900万亩森林,荒山荒坡超过全省山地总面积1/3。“晴天张牙舞爪,雨天头破血流。”上世纪80年代,人们用这句话来形容当时的广东。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当时主政广东的省委书记林若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关键节点,毅然决然地提出广东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注重生态平衡,搞好造林绿化,让子子孙孙生活在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健康环境中。“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长时间的调研,最终决定一定要搞好造林绿化。”时任广东省林业厅厅长李展回忆道。

  于是,1985年,广东开启了“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宏伟征程。经过不懈努力,从1986年到1990年,5年里,全省共办省、市、县三级领导造林点517个,其他各部门办点11942个;5年里,全省投入资金13亿元和3亿多个劳动日;5年里,全省造林种果338.6万公顷,封山育林70万公顷,95%的宜林山地种上了树,如期消灭了宜林荒山,这创造了造林绿化史上的一个传奇。

  199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广东“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荣誉称号。至1993年底,全省106个有绿化达标任务的县(市、区)已经有105个达到了省颁绿化标准,全省6000多万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十年绿化广东”的宏伟目标提前两年基本实现。

广州城市绿化_副本14523.jpg

  全国林业建设又一标志性工程

  10年的努力,不仅为广东赢得了“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称号,更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201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继承和发扬“十年绿化广东精神”,推动实施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南粤大地上掀起了新的“绿色革命”。

  “从‘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到‘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是传承,更是提升。”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说,这突显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执政担当:广东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要实现绿色发展、永续发展。

  去年,深圳市通过验收,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近一半的土地被绿色覆盖,城市的任何位置,300米内有绿、500米内有园。全市近千个公园全部免费开放、没有围墙,完完全全融入城市。“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一大亮点,是森林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广东省林业局副厅级巡视员林俊钦说。

  6年多来,广东扎实推进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和乡村绿化美化等林业四大重点生态工程,在城市及其周边见空增绿、见缝插绿,加快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与社区公园、城区绿地。在乡村建设环村绿化带、入村景观路、村边水源林、公共休闲绿地,增加森林景观点。

  森林从山上到山下,绿化从城市到乡村,绿色从远处到身边。

  目前,全省已建成1516个森林公园和224个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数量跃居全国第一,绿化美化乡村1.29万个,认定“广东省森林小镇”70个;珠三角地区新增森林公园135个、街心公园442个,建成湿地公园113个、乡村小型湿地1000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全省有623个森林公园免费开放。争取到明年,全省免费开放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数将达到1000个……

  6年多来,广东在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考卷”上奋力作答,已顺利实现阶段性目标任务。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已成为广东发展史上的又一座绿色丰碑,成为全国林业建设的又一项标志性工程,“‘绿美南粤’已经成为全省上下高度重视的自觉行动。”陈俊光说。

  打造环湾区城市森林生态防护屏障

  除了提质增效,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带来的,还有理念的革新。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珠三角地区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提出建设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战略构想。

  2016年9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启动珠三角地区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工作,提出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在珠三角地区构建整体联接、互融互通、共建共享的区域生态支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15日,随着深圳市、中山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此,珠三角地区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实现了国家森林城市全覆盖,“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雏形已现,为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设构建了生态安全新格局。

  珠三角各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也带动全省掀起森林城市建设高潮。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20个市加入到建设森林城市的行列中,森林城市建设由单个向群体发展,由单一层次向高度融合拓展,促进了生态环境与城市提质的良性互动,统筹构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目前,指导全省地级以上市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广东省森林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该规划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为绿心,以粤北、东西两翼森林城市为生态屏障,构建岭南特色的森林生态屏障。

  “突出大湾区建设,全域一体打造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陈俊光表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迎来了重大的发展契机,广东森林城市建设要协同推进绿色山体和蓝色海湾保护,打造环湾区城市森林生态防护屏障。重视高质量发展要求,抓好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高质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营造乡村风景林、水源林,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优良生态景观的森林小镇和古树乡村、美丽乡村。

广东《山野春色》陈文伟_副本.jpg

  【一线走访】

  南岭保护区:在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中迸发新活力

  谈到广东林业,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称“南岭保护区”)无疑是一个标志。

  南岭保护区南北宽约38公里,东西长约43公里,总面积达5.84万公顷,坐落在韶关市的乳源、乐昌市和清远市的阳山县、连州市境内,“一山连两市跨四县”,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在上世纪60年代,南岭大部分地区仍保留着原始森林的风貌,生物多样性之丰富,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不少林场老工人记得很清楚,当时南岭还有大量老虎、山兔、山猪等野生动物。

  砍伐、保护、修复……经过多年的历史变迁。如今,走进南岭保护区,只见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湛蓝的天空。

  数据显示,南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总数已上升到3890种,10年前这一数据为2617种,增加1273种;野生脊椎动物有622种,比10年前的记录多出179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556种,占广东省陆生脊椎动物种类的60%;鸟类物种数现总计316种,占广东省鸟类种数的57.14%……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珍稀野生动物频繁出现在南岭保护区内。

  在地球上同纬度的地区,拥有大片原始森林的山脉,仅南岭一座。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保护区附近的村民意识到保护好绿水青山的重要性。清远阳山县秤架瑶族乡太平洞村村民黄细莲曾以砍树为生,如今她种了20多亩种茶叶,年收入超10万元。“保护好这里的山水,我们才有出路。”黄细莲说。

  与此同时,新技术、新方式为南岭的保护注入新的内涵。南岭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朝明介绍,保护区引进了先进的网格化智能巡护系统,对保护区实行网格化的管理。

  整个保护区被设计成35个网格,187条巡护路线,226个打卡点。每个护林员都有一台巡护的手机,每次巡护都有详细的记录。“现在,我们做到了区内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张朝明说。

  政策层面也为保护绿水青山保驾护航。新一轮的国有林场改革将广东省国有林场在改革中75%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3%定性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标志着广东省国有林场正式告别砍树为主的经营模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好广东的绿水青山。”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说。

  在南岭保护区,各种元素正在汇聚成合力,社会各界也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切实行动,开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伴随着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建设,南岭保护区也将迸发出新的活力。

  “南岭保护区是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的核心。”陈俊光表示,我省具有建设国家公园的优势和基础,要在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广东特点的国家公园。到2020年,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一批国家公园,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

  【见证观察】

  广东媒体从业者高攀:粤初步走出一条环境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

  在广东,通过积极推动“绿化广东”等行动,从2008到2018年的10年间,广东省森林面积从1.47亿亩增加到1.59亿亩,森林覆盖率从56.3%提升到59.08%。

  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和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珠三角9市成功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粤东西北各个城市正扎实推进创森工作,建成70个广东省森林小镇,近5年新增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上千个;启动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工程,沿海防护林建设改造提升,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珠江防护林建设等。近5年,全省新增省级生态公益林1400万亩,一、二类林比例由66.2%提高到82.7%。

  自2010年起,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绿道建设,全省累计完成18019公里绿道建设。已认定为“广东省森林小镇”的有70个。建成自然生态文化教育场所341个。近5年来珠三角地区完成碳汇工程造林120.7万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2798.7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1.8%。空气质量持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随之愈加上升。

  同时,近5年来,珠三角新增森林公园135个、街心公园442个、湿地公园110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建成湿地公园113个、乡村小型湿地1000个等。目前珠三角建成森林公园482个,普遍实行免费开放;通过“创森”,珠三角各地基本实现“300米见园,500米见绿”。

  在高速度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广东依然保持了绿水青山。2019年,广东将高质量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全域一体打造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现如今,广东已初步走出一条环境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标杆。

  如果要问最能体现生命的颜色是什么的话,那一定是绿色了。在天桥、立交桥上,在马路边,在小区里,在高速公路旁……在广东,似乎是森林包围着城市,包围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天桥上的花盛开了,匆匆的人们便驻足合影,心情也变得晴朗;高速路如一条插进森林深处的带子,车窗外远处或近端的景致,无不为枯燥的旅程增添了一抹惬意。

  事实上,2017年,广东省林业用地面积已经达到1092万公顷,植树1.3亿株,森林(含非林地上的森林)蓄积量5.8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08%。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42%以上。全省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个、“国家园林城市”20个、“国家园林城镇”3个,“广东省园林城市”8个、“广东省园林城镇”8个。

  粤东的汕头市,把城市及周边森林(湿地)公园建设作为“创森”重要抓手,到2017年底,市域森林覆盖率39.13%、城区绿化覆盖率43.73%。而在相邻的潮州,“文化凤城、水系增绿、道路添彩、生态修复、美丽乡村”五大行动,林水相依、林路相拥、林居相嵌、林城相映的城市森林风貌令人欣然,一副副“出门见绿”的美景快慰人心。

  茂密的树林、满地的青草、各式各样的花海、在水中肆意生长的淡水红树林……如今,广东不少市民都能享受到这样“处处是画,步步是景”的“绿色福利”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