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载林间坚守,他以党员初心深耕造林事业;28年技术求索,他用科技翅膀托起山林新颜。广州市花都区林业工作者徐胜刚,这位扎根一线的“老林业”,以“老黄牛”的勤恳与“拓荒牛”的创新,将党建红与生态绿深度融合,在南粤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林业人的担当。
党旗插在山头,廿八载林海铸党魂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号角吹响以来,徐胜刚牵头负责2023-2025年花都区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工程。2023年,他带领团队在4.0160万亩林分优化中啃下“硬骨头”,2024年又提前完成4.395万亩任务。2025年5.2554万亩的作业中,他顶着酷暑驻守山头,用“林时不等人”的紧迫感推动工程按时落地。
在花东镇的密林里,曾有一片因运输困难而滞后的造林区。徐胜刚带着党员突击队连续半个月驻扎现场,白天勘测地形,晚上研讨方案,硬是在荆棘丛中开辟出临时作业道。“党员就是要在最难的地方插红旗。”他常对团队说,正是这种“啃硬骨”的劲头,保障项目验收时的苗木成活率。
科技落在地头,无人机划出林业转型新路径
“传统肩扛手挑效率太低,得让科技为山林‘插翅’。”2024年,徐胜刚主导的“无人机+林业”模式在全市观摩会上惊艳亮相。他操控着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展示林业绘图建模技术。镜头下,山林植被覆盖率、病虫害区域等数据实时回传,这套由他主导的“无人机+林业”模式,已累计运载物资1000多吨、树苗50多万株,运输效率相比于传统的造林达提高了20倍以上。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他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申请《基于无人机机载多光谱和可见光图像的树木病状检测方法》专利的探索。“有次巡查发现一片松树突发病害,传统检测要1天,使用他主导的“无人机+林业”模式15分钟内就定位了病源。”他摸着树皮上的检测标记感慨,如今这套技术已在花都区推广,让病虫害预警时效提升60%。
作为党员先锋队主要成员,他带头成立“科技攻坚小组”,带着项目部其他工人们学会无人机基础操作,20多位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工人们通过技术培训加入造林队伍。
民心聚在心头,绿美答卷里的党员初心
“每个山头都要有党员的脚印。”徐胜刚将项目现场变成“移动党课”阵地,在造林间隙组织党员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山头会”“地块课”让理论扎根实践。
在他的带动下,项目团队里的青年骨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形成“党员带骨干、骨干带群众”的攻坚链条。从青葱小伙到鬓染霜色,徐胜刚用28年光阴在林间刻下党员的初心。当无人机在山间盘旋划出绿色航线,当万亩林海在科技赋能下愈发葱郁,他常说:“绿美广东不是一人之功,是党旗插在山头、科技落在地头、民心聚在心头的共同答卷。”
从传统造林到智慧林业,从孤身坚守到团队攻坚,徐胜刚用28年光阴诠释着“老黄牛”的勤恳与“拓荒牛”的创新。如今,他仍驻守山头,让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在绿美广东的答卷上,继续书写着一线党员与林海同频的奋斗故事。
主办单位:广东省林业局 联系方式:020-81723806
粤ICP备2022091796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100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