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林业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关爱版 > 林业要闻

红树之声⑦ | 惠州实施边缘分布种群迁地保育及扩繁造林工程

来源: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 时间:2025-08-26

  考洲洋位于粤东地区南海北部的内湾,是红海湾向内陆延伸的溺谷湾,水域水深较浅,沿岸滩涂资源丰富。该区域红海榄、榄李、银叶树均为我国大陆现存分布最北端的天然种群,在保持红树林遗传多样性、研究红树林传播机制和实施耐寒红树林引种选育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惠州市于2014-2016年,在惠东县稔山镇和黄埠镇开展了边缘分布榄李、银叶树种群迁地保育及扩繁造林工程,以“保育乡土物种、整治立地条件、恢复乡土植被”为特色,抢救性保留种质资源,维持了榄李和银叶树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为其耐寒机制的探讨、北移引种扩繁方面的利用提供了可能性,确保红树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

  具体做法

  迁地保育边缘分布的珍稀小种群红树植物

  在短期内无法将榄李和银叶树分布点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的前提下,本项目采用人工收集种源、育苗扩繁、建立种质资源圃、构建人工混交林的手段,在2年内将榄李、银叶树种群保留于惠东县红树林育苗场中,并在水动力适宜的潮间带滩涂上将榄李、银叶树种群与乡土树种条带状混交造林,维持其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

图片

图片

  扩大边缘分布红树植物种群的规模

  本项目依托考洲洋的海湾整治工程,辅以清理围网、清淤堆填抬升滩地、木桩巩固驳岸、恢复水动力条件、围网阻拦漂浮垃圾等工程措施,结合同期构建的惠州沿海乡土红树植物种质资源圃运行,使考洲洋周边本土红树植物的分布范围扩大,种群数量成倍增加。

  具体成效

  本项目于2013~2015年间,在榄李、银叶树种群中收集繁殖体(核果)4000多枚,培育了1000多株幼苗,并在2016年进行幼苗迁地保育,在黄埠大桥下的人工红树林中构建了乡土红树植物混合林8.5公顷。连续多年的后续监测显示幼苗成活后长势良好,现已开花结果正常繁殖,提升了当地红树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图片

  经验启示

  本项目以“边缘分布珍稀小种群红树植物保育与迁地保护、乡土树种混合造林”为主要特色,符合当前我国红树林保育工作倡导的“鼓励利用本地种新造林,保护珍稀红树植物小种群生境并进行人工繁育和扩种”技术原则,采取就近、迁地、乡土化、多样化的技术方法,可供广东省以及我国范围内其他需要开展提升红树林质量、保护红树林种质资源的区域,开展同类型红树林保育与恢复工程时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