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现有红树林面积超过7200公顷,约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占广东省红树林总面积的79%。自2021年起,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项目实施,通过利用红树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

具体做法
开展资源监测及生态治理。项目通过与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展红树林自然资源监测、进行迁飞候鸟迁徙模式和繁殖情况等季节性监测、调查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分布,为保护管理和治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持与决策依据。同时基于监测分析,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和外来物种治理。
建立保护区社区共管机制。项目让社区参与保护区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保护区人员能力建设培训、社区共管、公众科普教育、蓝碳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打造科学的红树林保护和修复体系,增强当地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探索平衡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可行方式。
公益伙伴协同推进综合性保护。项目资助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湛江市爱鸟协会、湛江市湿地保护协会、广东水生生物救护与科普基地、黑石屿生态民宿等社会公益伙伴在湛江开展红树林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公众宣教等工作。

具体成效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项目清理有害物种三叶鱼藤、入侵物种互花米草超过26万平方米,修复红树林14余公顷,2027年前将完成剩余16.7公顷修复工作,预计未来40年共计二氧化碳减排量将超过36000吨。

创新社区共管机制,构建生态修复长效机制。项目与2个社区建立了红树林社区共管机制,通过社区赠款,一方面支持社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一方面换取社区资源参与红树林的保护与巡护。2021-2024年期间,项目为超过10位保护区工作人员、17位社区护林员、200名社区居民提供能力建设培训,并通过可持续生产方式创造了70个就业岗位,直接受益人群超过12000人。组织了6场红树林公益宣传活动,直接参加人数超过1200人次。

经验启示
科技赋能生态修复,提升红树林保护精准性。项目通过遥感航拍等高科技手段对保护区全域3万公顷进行扫描,为保护行动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并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定期监测巡护,具有高效性与灵活性、精准监测与数据分析、降低成本与提升安全性等诸多优势。

社区共管红树保护,构建生态修复长效机制。项目与2个社区建立社区共管机制,优先雇佣当地社区居民进行红树林种植、巡护、宣传等环节,不仅提升保护工作的效果,还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多方共赢。
主办单位:广东省林业局 联系方式:020-81723806
粤ICP备2022091796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100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