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海陵岛国家湿地公园在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上,于内提高效率,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浅滩炼苗科学化种植;于外引入社会力量、打造社区“生态保护共同体”、开拓研学旅游发展新道路等,探索了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公园内红树林面积由375亩扩大到1300亩,新种树苗存活率从30%提升至80%。自2014年开园至今,接待游客人数达360万人,为当地居民创收约210万元,创建工作岗位56个。
具体做法
引导社会力量推进生态保护。该项目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社会资金等开展红树林生态保护和修复。2021年,管护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实施红树林保护项目,达成了修复和抚育1.88公顷红树林的阶段性目标。2023年,启动项目第二阶段,计划修复与管护红树林湿地面积扩展至3.76公顷。打造社区“生态保护共同体”管护中心在湿地公园及周边社区开展社区治理工作,通过宣传生态赶海、设置合理的渔船停靠区域、定期组织公园体验自然教育课程等方法,缓解了红树林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

开拓研学旅游发展新道路。该项目充分利用公园作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的金字招牌和全市首条建在海上的跨海木栈道,发起了“红林鹭影•宋韵渔风”系列活动,2021年起开拓研学旅游业务,开发红树苗复种行动、探秘红树林等课程,共为市内外20多所中小学学校提供了研学活动支持,累计参与学生达4631人次。2023年7月26日,举办了第一届自然教育嘉年华活动,吸引数百位游客参与。

具体成效
湿地公园自2014年开园至今,接待游客人数达360万人,完成经济创收超1180万元。此外,自然教育与研学活动的开展,环境质量的提升,为当地居民创收约210万元,创建工作岗位56个。
湿地公园开展的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效提升了社会影响力,于2019年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被评为2020年广东生态修复十大样板工程、广东自然教育基地、阳江市十大文明公园。2023年被纳入“南粤红绿径”特色线路,作为“绿美广东”省级生态建设示范点。
经验启示
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新路径,建立了长期可持续的科学经营模式,实现红树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主办单位:广东省林业局 联系方式:020-81723806
粤ICP备2022091796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100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