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以“绿水青山间,浙里‘AI’自然”为主题的2025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开幕。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自然教育领域的近千名专家学者、从业者及政府代表,共同研讨自然教育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融合路径,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在大会描绘的全国自然教育发展宏图之中,粤港澳大湾区以其成熟的区域合作模式与丰硕的实践成果,打造引人瞩目的“湾区样板”。

大会主论坛回顾了我国自然教育自2019年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委员会成立以来的迅猛发展,强调大会机制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需进一步将自然教育深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与国民教育体系,强化制度保障,以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在此共识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探索与实践,为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协同与跨界整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成果展区亮点纷呈,粤港澳自然教育文创产品获市民青睐
在大会特设的展示区,“粤港澳自然教育成果展”成为现场最具人气的区域之一。展区集中展示了来自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地数十个自然教育基地与机构的特色成果。

其中,以岭南特色动植物为灵感的文创产品、印制精美的自然教育读本与地图以及融合了科技元素的互动体验装置,生动展现三地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教育产品的创新能力。众多参观市民在展台前流连忘返,对这些兼具趣味性、教育性和地方特色的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喜爱,充分证明粤港澳自然教育在连接公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方面的强大吸引力。
分论坛聚焦协同赋能,共绘湾区自然教育发展蓝图
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自然教育合作交流探索与实践”分论坛成功举办。该论坛以“共建共享、协同赋能”为核心,精准聚焦于自然教育的跨界合作路径、实践模式创新与资源整合机制三大核心议题。
论坛汇聚三地自然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从业者及行业组织代表,通过案例分享、经验交流与圆桌研讨,全面展示粤港澳自然教育合作的阶段性成果,深入探讨跨区域资源联动、课程体系共建、人才互通等关键问题,为推动三地自然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凝聚共识、汇聚智慧。

广东发挥核心枢纽作用,贡献卓越并擘画未来
通过本次大会的集中展示与深度研讨,广东省在粤港澳自然教育协同发展中的“主力军”与“桥头堡”角色得以清晰呈现。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机制引领,广东率先建立并完善全省自然教育基地的认定与标准体系,为区域合作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二是实践先行,依托丰富的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打造一批如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深圳华侨城湿地等国家级自然教育优质基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三是平台搭建,积极牵头组织三地交流活动,促成人才、课程与项目的深度互动,有效破解跨制度合作的壁垒。
下一步,广东将致力于推动粤港澳三地在统一课程标准研发、自然教育师资质互认、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进一步催化“自然教育+”与科技、文旅、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更显特色的粤港澳自然教育共同体,为区域的绿色发展赋能,更为中国自然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贡献“湾区智慧”与“广东方案”。
主办单位:广东省林业局 联系方式:020-81723806
粤ICP备2022091796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100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