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汕头乡村,处处涌动着盎然生机。蜿蜒的村道旁,新栽的樟树抽芽吐绿;房前屋后的“四小园”里,三角梅开得热烈;曾经裸露的荒地披上“绿毯”,村民们在树荫下纳凉谈笑……这是汕头市持续推进乡村绿化工作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为全面落实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乡村绿化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部署,汕头抓早谋划、迅速行动,在去年超额完成植绿计划的基础上,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广大党员带头开展认捐认种认养,示范带动社会各界积极投身乡村绿化工作。
截至目前,2025年全市已投入乡村绿化资金超1亿元,其中社会资金占比超六成,植绿超46万株。
以“绿”为笔描绘乡村生态新图景
阳春三月,汕头全市各个乡村绿化主题植树活动现场热火朝天,各地植树区域涌动着盎然绿意。一株株新栽树苗迎风挺立、摇曳生姿,在汕头这片热土上焕发出蓬勃生机和绿色希望。当无人机掠过汕头大地,可见新绿与古木交相辉映,经济林与景观带错落有致,绿色已融入乡村振兴的肌理。
时下,正是植树“黄金期”。乡村绿化要落地,需要多方参与和共同努力。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绿化工作,首先还得明确由谁来抓?
汕头市委坚持一盘棋统筹,健全用好“领导带头+部门联动+专班推进”工作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实抓细2025年乡村绿化工作。近阶段来,汕头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到挂钩联系的濠江区指导乡村绿化工作,带头参与“我为全运种棵树”等植树活动,带动1075名市县镇领导干部抓实绿化规划、示范培育、苗木资金保障、绿化管养等工作任务。
与此同时,汕头出台贯彻落实省深入推进乡村绿化三年行动计划20条重点任务清单,完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共同牵头,交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密切配合的“1+3+N”工作机制,实行定期会商、统一调度。
乡村绿化正为广袤乡土描绘诗意图景,哪些树种既能守住水土又能看见效益?乡村绿化应该在哪种?种什么?怎么种?
对此,汕头聚焦做好规划设计,抓早谋划2025年乡村绿化工作,统筹做好空间准备、规划准备,组织各村(涉农社区)开展乡村绿美环境集中整治提升活动,深入挖掘清理边角地、闲置地、拆违地,为乡村扩绿增美腾出充足空间。如潮南区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部署开展清杂草、清建筑材料、清成堆垃圾、清占道经营、种三角地的“四清一种”专项行动。近两个月来,清理边角地、闲置地731块,腾挪植绿空间。
此外,汕头做实2025年绿美“一图一计划”,实现苗木种植点位、种类、数量、规格、时间,以及计划投入资金等“六个清楚”,为全面植绿打牢基础。市县“1+7”工作专班全覆盖下沉镇村,了解870个村(涉农社区)植绿规划情况,指导镇(涉农街道)在辖区范围内,对部分村(涉农社区)植绿计划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植绿计划科学性合理性。
全民共建谱写绿色治理新篇章
3月12日上午,春雨如丝,蒙蒙烟雨为城市披上一层银纱。在金平区玉井社区的玉港河南岸蟹池埔段,玉井小学、诚德慈善会义工、新就业群体和社区党员代表正热火朝天地种植着桃花心木和秋枫。
党员志愿者和新就业群体代表主动承担了挥锹培土、铲土填坑的重体力活,力气偏小的青少年则负责浇水灌溉和扶正树苗。在大家的齐心配合下,200余株桃花心木和秋枫在鮀莲大地上“安家落户”。
玉井小学学生林欣怡说,“之前课本上学过《桃花心木》,但一直不知道长什么样,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实物,也是第一次参与植树,感觉非常有趣。以后有类似的志愿活动,我还要参加!”
玉井社区菜鸟驿站负责人李先生作为新就业群体代表参与本次活动,他感慨道,“这一株株种下的树苗,若干年后会成为我们和子孙遮风挡雨的绿荫。植树造林,不应该只是政府的工作,我们群众也应该积极参与。”
乡村绿化效果好不好,关键看群众是否可达、可及、可享。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推动,在汕头不少地方,抓好乡村绿化工作已经成为当地党员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如何解决“谁来种”的问题?今年以来,汕头坚持党员带头干,带动社会各界参与,掀起新一轮乡村绿化热潮。依托“党群连心、服务为民”“千名干部联千村进万家”“双报到双服务”等工作机制,动员57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4.25万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开展绿化服务。
在7万余名农村党员的带头下,近9万名群众参与乡村绿化。
在植树节前后,汕头市级先后开展乡村绿化主题植树、四级林长暨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引领带动县镇村三级聚焦“爱绿护绿兴绿”主题,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700多场次,16多万名党员群众参与植绿超46万株。
同时,依托“双百双联”等活动载体,汕头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引导学校、国企、“两新”组织等结合行业特点植树添绿,积极营建“侨心林”、“企业林”、“青年林”等各类主题林236片,持续营造全社会参与乡村绿化美化的浓厚氛围。积极拓宽全民参与植绿护绿行动渠道,通过“绿美汕头”线上植树小程序,吸引回汕潮商、华侨、爱心人士等参与线上社会捐助,采取冠名、认捐、认种、认建等方式,凝聚起全民植绿强大合力。
此外,汕头抓住成功举办世界潮团潮商“两大盛会”和春节、元宵等在外乡亲集中返乡契机,落实镇村召开植绿通报会、新春茶话会933场,推动镇村干部进村入户走访6593人次,引导侨胞、乡亲通过修建基础设施、认捐认种认养、种植“冠名林”等方式支持乡村绿化。
如澄海区结合开展新春走访企业活动,号召广大企业家以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形式助力支持乡村绿化,争取立讯公司捐赠80万元在莲下镇渡亭村莲阳公园前20亩空地植树380株,同步打造停车位、微景观等,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去年,在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在汕头召开之际,谢国民、陈幼南等汕头知名侨领与海内外侨胞代表相聚汕头市海明公园,齐心协力种下120株榕树、凤凰木。一株株新栽树苗迎风挺立、摇曳生姿,在汕头这片热土上焕发出蓬勃生机和绿色希望。
因村施策激活“绿美经济”新动能
走进龙湖区鸥汀街道草池社区,只见通村入户道路两旁簇簇绿色令人神清气爽,村中花丛姹紫嫣红,整洁宽敞的村道、心花怒放的金凤树、清澈见底的小渠……这个面积只有约0.35平方公里的小小社区,绿地公园却星罗棋布,将社区点缀得绿意盎然。这一切得益于该社区的推行草池共治模式。
书记带头,干部动手,群众参与。草池社区实行网格化包片管理,分工抓好每一处景观的提升建设,动员村民自发积极做好自家附近绿化的日常管养管护,让“美颜”变“驻颜”,利用半补贴半义务的形式引导社区低保户参与其中,着力激发全体村民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营造全民助力“百千万工程”的良好氛围。
多种树、种好树,更要管好树。
在汕头市的乡村绿化行动中,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干部带头、专业队伍参与、群众响应”的上下联动绿化管护格局。
“我们将乡村绿化纳入‘千名书记、万名党员’进党校大轮训的重要内容,全覆盖轮训6500多名村(社区)‘两委’干部,提升种养管专业技术水平。”汕头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近阶段来,汕头持续发挥63支“市级+县级+乡土人才”服务团队作用,推动技术人才下沉各村植树点位开展“理论讲解+实操示范”现场教学活动,通过“走乡村看绿化”实现技术帮促5000多人次。
按照“谁种植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将新植苗木管护纳入4616个村级党建网格管理事项,运用设岗定责、“先锋指数”考评等方式,把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等充实进入绿化网格管护队伍,配套完善“定期巡护—问题反馈—分流处置”机制,实现绿化管护责任到点到人。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还将植绿护绿纳入村规民约和村民积分项目,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管养管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今年来各村(社区)党组织发布绿化专项积分任务935次,发动2.5万人次群众主动认领,有效推动植绿护绿从“公家事”向“家里事”转变。
树要种好,绿化成果更要用好。
牧童放牛、十二生肖、西游记人物形象、招财猫……走进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花园村,形态各异的稻草艺术作品让人仿佛置身艺术殿堂。作为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花园村在金灶镇政府的谋划与协助下,于近期开启了一场盛大的“油菜花海稻草艺术节”,为乡村振兴之路增添了一抹亮色。
如今,行走在汕头乡村,既能感受到“千村竞秀”的生态之美,更能触摸到“点绿成金”的发展脉搏。汕头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绿美+”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