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创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模式

  江门市一贯重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2016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古树公园,2018年出台了《江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在公园建设、制度管理等方面创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模式。目前,江门市登记在册古树名木共1892株。

  创新机制守护“绿色活化石”。持续完善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机制,及时根据上位法修订印发《江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常态化考核内容。实施“保险+古树名木”模式,2022年底,新会区与中国平安财险江门中支签署了保险保单,成功落地江门市首单商业险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2023年至今新会、鹤山、开平等县市区陆续为更多古树购买保护救治保险,为古树名木救治修复提供资金保障。

  科技赋能让古树“老有所依”。小鸟天堂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设备监测古榕树的健康状况和湿地公园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情况,并与科研院校,华南植物园等建立合作机制,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团队到现场指导,为古榕树保护把脉问诊,同时,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提升生态保护能力与管理水平。

  文旅融合使千年绿意触手可及。江门市累计已建及在建的古树公园(含绿美古树乡村)43个。其中,开平市蚬冈镇以建设牛过塘古树公园为契机,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侨文化,融合碉楼、田园风光,打造特色景观;恩平市横陂镇蓝田村古树公园串联古碉楼景观,向北沟通镇海湾万亩红树林,向南连接阳江市省级古村落北桂村,与恩平的蓝田青蟹养殖产业基地“串珠成链”,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线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

  全民参与凝聚保护强大合力。实施“绿美森踪”古树名木保护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开展亲子志愿者家庭参与结对古树巡查保护,观察并记录古树的生长状况与周边环境,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反映。其中,新会区结合“校园宣讲+社会宣传”,动员各级团组织的团(队)干部、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投身“新会林小青”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组建一支由“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学生志愿者”等组成的“新会林小青”护林志愿队伍,自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行动约200场,参与人数4869人次,掀起全民爱护保护古树名木的热潮。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