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山下”一体绿化!肇庆发布2025年第2号林长令

  近日,肇庆市第一林长张爱军、肇庆市林长许晓雄联合签发2025年第2号林长令,要求全市各级林长、各地各部门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围绕“山上山下”一体绿化,广泛发动社会参与,迅速掀起全民植树造林热潮,推动绿美肇庆生态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图片

  林长令要求,要系统谋划布局,科学推动造林绿化。坚持分类施策、系统治理,有效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山上山下、城里乡下、村里村外,合理布局造林绿化空间。山上造林优先考虑围绕西江、贺江、广昆高速、广佛肇高速等重要绿色通道及城镇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林分优化提升,乡村绿化重点聚焦“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充分挖掘“七个一”绿化空间潜力,有序开展“四旁五边”以及“院内、墙下、街头”等植绿添绿;坚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山上造林要提前做好设计、招投标、备耕准备,抢抓雨季造林,山下绿化要种树进村,既能让群众享受绿化成果,也便于浇水管护,确保造林成活率。

  林长令强调,要广泛发动参与,凝聚全民植绿合力。持续抓好“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深化转化,围绕唱响“我为广东种棵树”的主旋律,深入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等系列活动,大力培育全民植树新风尚。深入开展县镇村绿化全民植树活动,以乡村绿化为重点,持续推动在“月月有树种”的基础上实现“周周有树种”,实现每个行政村开展至少1场植树活动。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率先示范参与植树造林,充分发挥民兵“铁军”助力乡村绿化作用,依托肇庆市绿美生态建设基金和“互联网+义务植树”网络平台,通过捐资代植、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绿美生态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绿美肇庆的良好氛围。

  林长令明确,要突出示范引领,提升绿化综合效益。统筹造、改、封、抚等多种措施,建设集中连片的大面积森林综合修复治理示范点,打造群众可及可感可知的优美森林林相。结合本地人文环境,依托古树名木、红色文化等资源,将村口、村道、河道两侧、党群服务中心周边、村民广场等公共空间作为绿化重点,打造一批绿化景观带、美丽庭院、美丽公路、绿美碧带等绿美示范点、示范带,带动乡村绿化水平整体提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序推动林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林茶、林果、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水系旅游、森林康养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老、庭院经济等新业态,不断壮大乡村绿化经济,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绿富共赢。

  林长令指出,要健全管护机制,巩固绿化建设成果。坚持“造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优化巡林护林队伍建设,加强日常巡查,严禁破坏林地、滥砍滥伐等行为,强化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推广“一造三抚”造林全周期责任制,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健全乡村绿化网格化管护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受益谁负责”原则,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推广将绿化管护工作纳入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村民履行苗木管护义务所获积分纳入积分考核及积分奖励中运用。统筹相关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公益支持等形式补充管护力量。

  林长令还提出,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各级林长要充分发挥统筹领导作用,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全面保障造林绿化工作顺利推进。加强资金保障,探索财政补助一点、帮扶单位支持一点、集体经济分担一点、企业捐赠一点、党员和志愿者带动一点、乡贤贡献一点的“六个一点”模式,推动形成分级保障、多元投入机制。加强苗木保障,摸清苗木供求信息,优化苗木储备结构,提升省级保障性苗圃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优质绿化苗木储备基地建设,加强苗木调剂,确保苗木供应稳定。建强技术支撑队伍,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指导,常态化下沉一线为造林绿化提供技术支持。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