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点燃兴林富民的希望
——肇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观察

  冬季的南粤,群山苍翠,绿意盎然。在静谧的山林中,一场深刻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正风起云涌。2008年,以“明晰产权、量化到人、家庭承包、联户合作、规模经营”为目标要求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省逐步铺开,千万林农兴林富民的“希望之门”从此开启。目前全省各地林改工作进展顺利,进度明显加快。其中,肇庆市率先全面铺开,全市80%以上村、组已完成调查摸底公示。肇庆林改以其推进迅速、成效显著,引起了全省的高度关注。近日,省林业信息与宣传中心联合南方日报和广东电视台记者深入肇庆,从山上到山下,从试点到全市村组,从干部到群众,采访发现,这场改革反映广大农民心声,契合广大农民需求,成绩令人瞩目。

上下一心抓林改 奋战一年硕果丰

  四会市石狗镇都崀村委收归的档案文件里,有这样一份珍贵的文件——船头岗村民小组49户村民在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表决票上郑重签名,并按下手模。文件上的日期是2008年6月16日。从那一刻起,原属船头岗村集体统一经营的976亩山林,将以“均股、均利”的经营方式,将所得收益70%均分到每个村民手中,其余部分留作集体公共开支。
  49个红手印歪歪斜斜、深深浅浅。可以想见这些手印的主人最终决定在各自名字上方摁下手指时该是怎样的踏实与慎重。正如肇庆市林业局局长李少芬所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千家万户,没有做错了重来的可能,既然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就应该尽职尽责尽快办好。”他的话代表了决策者的心声:林改工作意义重大,既要对政策理解透彻、把握准确,还要有破立的胆识和创新的能力。
  面对沉甸甸的历史责任,面对山区农民热切期盼的目光,肇庆市委、市政府推进林改的步伐,坚定而审慎。
  按照均股均利的方法,四会市90多万亩集体山林明晰了产权,发放了54680多本集体山林股份权益证书,全市113个村,2092个村民小组完成了集体林确权工作。林改一年来,四会市森林覆盖率从林改前的50.9%提高到55.2%,林木总蓄积量增加17万立方米;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增加2508万元人民币,平均每户每年增加332元人民币。此外,完成36宗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评估金额8600多万元;办结21宗林权抵押登记,为经营者获得2100多万元人民币林权抵押贷款,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广东模式”的林改之路。
  四会的成功经验很快在肇庆全市推广。去年11月28日,肇庆市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全省率先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地积极响应,成立林改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负责,设立林改办,抽调精兵强将,划拨专项资金,培训林改人员,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造势。群众支持,政府高位推动,肇庆林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有林改任务的村民小组17587个,已进行第一榜公示的村小组13752个,完成78%;票决通过林改方案的村小组8609个,完成49%;第二榜公示3596个,完成20%。预计该市今年全年完成第一榜公示的村小组将达80%以上,第二榜公示完成40%以上。
  在林改工作中,肇庆市在全省创造了几个率先:一是率先在全省开展林改试点工作。2008年初,四会市被列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个试点县(市)之一。二是率先建立林业产权交易平台。2008年11月28日,“四会市林业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省第一个功能齐全的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到目前,该中心发布林业信息556条,完成抵押贷款20宗、林权流转65宗,涉及金额2053万元。三是率先在全省全面铺开林改。

群众成为政策“明白人” 林农成为实在“受益人”

  只有把林改政策交给群众,让他们明白“谁造谁有”不但仍是铁的政策,也是可靠的前提,林改后的政策比“三定”时更规范,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四会市石狗镇船头岗村,村民陈海和记者聊起林权制度改革来滔滔不绝,俨然一个“林改专家”。陈海告诉记者,关于林改的问题,在村里不要说像他一样的成年人,就连老人、小孩也都略知一二。
  致农民的公开信、拉挂横额、报纸报道、网络传播、举办法律咨询活动、在电视台开设林改专题宣传栏和播放滚动标语……在正式开始林改前,四会市大搞宣传发动,全市群众对什么是林权制度改革,林改有什么意义,林改有几种形式等林改有关内容耳熟能详。特别针对山区农民,由镇村干部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切实把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到户。目前,该市共派发公开信7万多份,拉挂横额300多条,林改宣传标语每天在有线电视上滚动播放15次。此外,结合各阶段林改工作情况,市林改办还编印了20多期《四会林改简报》,及时总结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典型引导和推动林改深入开展。由于宣传力度大,工作到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欢迎。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将集体所有林权划分,农民原有的自留山、责任山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巩固。广宁县古水镇下蚌村圳下村小组村民李松家在林业“三定”时分到自留山、责任山共20多亩,但当时划分模糊,四至不清,经常出现山界纠纷,不能安下心来好好经营,因此自家山地效益很低。这次林改,工作人员重新踏查林地,按照原有自留山、责任山稳定不变的原则,为每户村民重新划定山界四至,并发放标有四至的林权证。 李松家被划定了28亩自留山和责任山:“这下我的心彻底踏实了,拿到林权证,我打算办理抵押贷款,筹钱在自家山上种果,好好经营一下!”李松已有了下一步计划。
  象李松一样,在这次林改中,所有农民原有的自留山、责任山都维持不变,并重新勘界,统一发放林权证,既有利于提高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也极大地增强了村民民主意识,提高了村民自治管理能力。

林权抵押贷款2.8亿 配套改革变木为金

  正当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如火如荼开展之时,林改的配套改革也在悄然进行。林改的主要任务是明晰产权,落实经营主体,而配套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健全的林业保障体系,让林改带来的综合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农民直接受益。
  林权改革带来的体制突破是第一步。为了实现林权改革“有利于生态建设,有利于林业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最终目的,四会市积极探索系列配套改革,包括林业体制、金融服务、林业要素市场建设以及建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四会市林业局长冼志权介绍说,四会的配套改革就是要建立林权流转服务中心,培育林副产品交易和木材交易两大市场,推进林业管理体制、林业投融资体制、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三项改革,完善森林资源流转、林业科技服务、森林资源管护、林业产业发展四大体系。
  去年底,四会市林业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省第一个功能齐全的林业要素市场。广大农民群众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享受发布林木林地信息,进行林权抵押贷款、申请资产评估、法律援助和技术培训以及林地、林木公开拍卖等多项服务。最重要的是,农民可以在这里将自己的林地规范地流转,避免流转过程中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通过林权交易服务中心,农民手中的林权可以抵押贷款,还可以流转、拍卖,这样林农可以直接拥有生产资料,林农手中的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变现,这促使林业资源变成了林农的资产,林权开始向“绿色银行”靠近。四会林农黄先生承包了村集体200多亩山地,几个月前,他从四会市林权交易服务中心办理了林权抵押贷款,成功贷到了几十万元资金。如今,他利用贷款发展起了速生丰产林,几年后利润可观。
  目前,肇庆市和四会、德庆分别建立了林权交易服务中心,共为林业生产经营者办理抵押贷款2.8亿多元。通过一系列配套改革,林改的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出来。首先,通过规范的流转,有助于今后肇庆林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打造现代林业产业,同时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林农的利益,为林农靠山林增收致富打下良好的基础。林改后,林农将自发成立各种专业协会,坚持自愿参加、自筹资金、自我服务。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各种与林业相关的协会也会相继成立,围绕信息咨询、品种选优、技术培训、科学种管、打造绿色品牌等经营活动,实现了林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维护了林农的利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政府将协助林农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林农手中的林木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帮助农民融资扩大生产,壮大林业产业或其他产业增收致富。
  “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些林,林改前后两重天。好政策不要变,我们种好自家树,管好自家林,建好绿色银行,靠山致富奔小康。”船头岗村支书陈树棠如是说。

化解隐性山林纠纷 无一例投诉上访

  解决山林纠纷已成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山林纠纷是林改的难点之一,但绝对不是最难的。”肇庆市林业局副局长邓和大肯定地告诉记者。
  据介绍,正常情况下,四会山林调处办接到的大宗山林纠纷在10宗左右。而林改以来,四会调处了100多宗新冒出来的山林纠纷。“其实,这些纠纷你不调处,它们照样存在,总有一天要爆发,甚至可能形成大问题,应该借这次机会把能解决的都解决了。”“林改本身不会产生山林纠纷,更不会被山林纠纷所拖累,而是把长久以来存在的矛盾暴露出来。”
  有关专家认为,首先,广东林改以均股均利为主,这就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山林纠纷大爆发;其次,林改还坚持一条原则:有纠纷的林地,本次不列入林改范围不予发证。也就是说,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能解决的就解决,无法解决的,只能留待将来。林改中的勘界确权,基本上要绕开那些过于复杂的老纠纷,新出现的小问题,多能通过协商解决。
  林改要为农民负责70年,林权边界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林改全面铺开近一年来,肇庆市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加大山林纠纷调处力度,针对纠纷个案,认真调查取证,反复讲解政策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解、开导、说服工作,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给农民吃下“定心丸”。到目前,全市调处山林纠纷316宗,面积31831.8亩,无一例投诉,无一例上访。

【记者手记】

  每一次改革的背后都是利益重新分配的博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亦然。作为改革的主角,山区农民对这场涉及自身利益的林权改革如何看待?要把改革推向纵深,困扰林业自身的问题如何解决?记者带着这些思考,对先行先试的肇庆进行了走访。
  一难:能不能改?
  讲政策让农民解除思想顾虑
  林改开始时,村干部和村民集体对林改说“不”,林改工作停滞不前。市、县林业局派出工作组经过串乡入户走访,问题渐渐显露了出来。村干部说“不”,是有“三怕”:一怕失管,二怕失权,三怕麻烦。而村民说“不”,也有三怕:一怕变,怕林子长起来后又收回去;二怕责任,怕管护不好要担责;三怕负担,经营需要各种投入,林子会成为自家的经济负担。
  摸清了干部群众的种种思想顾虑,调研组、工作组便深入各家各户拉家常、讲政策。渐渐地,村民们了解到林权改革后,有了林权可抵押贷款、可有偿流转、可栽植经济林木、可发展林下经济,还可以留给子孙后代。基层干部和村民参与林改的热情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二难:靠谁来改?
  政策讲得好也要村民说了算
  林改初期首先面临的是林地权属情况十分复杂的局面:上世纪林业“三定”时,部分林权证颁发不规范,重登、漏登、错登现象较为严重,纠纷繁多。林改会不会成为“潘多拉盒子”?
  林改干部说,农民是林改的主体,要让他们自主确定改革方案,做到群众对情况不清楚不实施,意见不一致不票决。在广宁县下蚌村,经过全体村民会议,一致同意“对自留山稳定不变”、“对已分包到户的责任山稳定不变”。在方案制定、界址勘查、明晰产权等方面,都由村民代表大会票决决定;对林权现状、承包方案、勘界确权结果等,实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难:怎么样改?
  明晰产权,让农民满意给农民实惠
  林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如鲁莽行事,很容易发生矛盾,损害农民利益。为摸索林改经验,让农民顺利得实惠,四会市在深入调查研究后,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林改工作流程:“成立机构、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踏勘确权、公布现状、票决方案、公示结果、审核材料、数据输机、发放证书、检查验收”。
  这次林改要为农民负责70年,林权边界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哪怕有一丁点不同意、不明确的地方,林业部门都要反复核实,反复勘验,由此造成办证时间过长,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等问题。“林改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四会市林改办年轻的工作人员梁健称:“都快累趴下了。”据了解,几个月来,四会市林业局几乎成了该市最忙碌的政府机构之一。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工作到位,在四会林改全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针对林改的投诉或上访。
  四难:怎样改活?
  让林地林木,林木可流转、可抵押、可拍卖

  “这样的证我们以前也领过,山还是那座山,新的林权证与以前的林权证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怀集县年过七旬的农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那么,新的林权证发到老百姓手中后,真的是“山也还是那座山吗”?该县林改办负责人说:“新的林权证,包含的内容远比原有的林权证丰富得多,只是由于配套改革正在推进过程中,在短时期内,可能还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效。这也充分说明配套改革加紧实施的重要性。”
  林权改革带来的体制突破是第一步。为了实现林权改革“有利于生态建设,有利于林业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最终目的,肇庆市积极探索进行系列配套改革,包括金融服务、林业要素市场建设以及建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在四会市林业交易中心,来自江谷镇的农民梁庆发正在向工作人员咨询,他想了解一下自己的自留山该怎样承包出去。“政府开设的这个交易中心,我们林农都信任,在这里可以公平、公正、公开地流转林地林木,我们一百个放心!”梁庆发说。
  从肇庆实践看,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措施,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林改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部门参与方面,整个林改并非林业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多个部门共同推动,否则一些工作进展困难,比如林权证的抵押贷款。此外,应该加快建立政策性的森林保险制度,以提高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现在还需要把林业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这包括基层林业工作站与欠发达地区的林业局,有的地方正常工作经费都保障不了。
  2009年是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攻坚之年。集体林权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兴林富民、让农民直接受益。尽管林改试点县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都蕴含着保障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内涵,为推进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事实证明,只有让林农尽早吃到“定心丸”,才能彻底打破林业生产力发展受制约的“瓶颈”,推进我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广大林农收入,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达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肇庆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再过几年,山还是那些山,林已是富民林,伴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广东林业必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信息与宣传中心 )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