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广州义务植树运动硕果累累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推动广州绿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建设绿色广州、生态广州、和谐广州奠定了坚实基础。30年来,广州市认真贯彻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广东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广泛动员,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市以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4500万人次,植树9000余万株,收取义务植树代劳费约1.74亿元,义务植树运动为广州的绿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广州市森林覆盖率38.2%,林木绿化率44.8%,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5.5%,绿化覆盖率40.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01平方米。特别是近年来,按照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指示和 “城更美”的工作要求,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规划,统筹部署,有关部门及区(县)政府协同推进,着力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市景观,为建设美丽花城,为实现“绿色亚运”的庄严承诺贡献了力量。   一是开展城市道路绿化升级改造。根据我市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统一部署,与道路环境整治工程同步,组织对广州大道、机场高速路等142条城市主次干道进行绿化升级改造。通过各种造景手法,适当配置开花乔灌木及色彩丰富的地被植物,营造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焕然一新的道路绿化景观。   二是建设城市出入口绿化景观节点。对广深高速、环城、华快等11条高速公路的44个城市出入口景观节点进行建设改造,充分考虑景观和生态的需要,以种植乔木为主,配以观花植物,形成大气有致的景观带,有效提升了广州城市门户景观水平。   三是打造城市公园开放式绿地。新建二沙岛广州发展公园、琶洲塔公园等19个公园,我市城市公园总数累计达232个,其中免费开放公园205 个。组织建设花城广场、东风东路绿化广场、永泰绿化广场等一批开放式公园绿地。对珠江公园、烈士陵园等14处公园绿地实施拆围透绿,增强了绿地的亲和性,丰富了景观空间层次,营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效果。   四是布置亚运赛时花卉。投资2.5亿元用于城市花卉布置,用5000万盆鲜花精心妆点亚运赛时的重要道路、广场、公园(风景区)、交通枢纽、城市开放空间、商业购物中心等,营造“一线花带、十里花堤、百道花廊、处处花境”的喜庆盛景。   五是推进桥梁绿化。组织实施立交桥、人行天桥桥梁绿化美化工程,全市已完成市区198座桥梁的绿化整饰,绿化总长度达230公里,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辐射全市的城市空中花廊。   六是改造河涌沿线绿化。结合河涌综合整治,对东濠涌、庙头涌等河岸沿线实施绿化升级改造,将河涌整治与沿线绿化融为一体,恢复岭南水乡的河涌沿线景观风貌,呈现“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的新景象。   七是建设城乡绿道网。结合“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型、郊野型、都市型三种不同类型绿道。全市超额完成省的建设任务,共建成绿道1060公里,覆盖全市10个区2个县级市、串联234个主要景点,98个镇街,42个亚运场馆,覆盖地域18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7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分布绿道393公里,实现一年基本建成贯通成网的要求,是目前全省绿道建设中,建成绿道线路最长、覆盖面最广、服务人口最多、综合配套最齐、连接景点最多、在中心城区分布最广的绿道。   八是实施“森林围城”。以生态公益林和环城林带建设为重点,在远郊,保护239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49个森林公园和2个自然保护区;在近郊,初步建成110公里长,15—100米宽的环城林带和13个近郊森林片区,构建牢固的生态屏障,为广州建设宜居城市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