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候鸟“落网”成“佳肴” 林业部门割除、烧毁“天网”3500张
一年一度,疯狂的捕鸟季即将到来。在广东省的一些地方,一直流传着“食鸟补身”的说法,这正让越来越多南下的候鸟丧命,在餐桌上,候鸟菜品的价格这几年来也迅速飙升。
到底哪些地方正在捕鸟?人们用何种方式捕鸟?鸟类捕获后将如何销售?最终如何上到人们的餐桌?近日,本报记者深入雷州、吴川、电白、阳江、江门等地采访,发现经过基层林业部门的宣传教育和护鸟人士的不懈努力,当地人的捕鸟行为已得到部分遏制,但仍有一些地方正在进行较大规模的捕鸟活动,一些禽类市场还在明目张胆地交易野鸟。
根据法律,捕鸟人的行为或构成犯罪,但高回报仍然让很多人铤而走险。
文、图/本报记者武威
雷州纪家镇村民老A说,野鸟是当地婚宴上一道必点的名菜;过年过节,鸟肉干也是司空见惯的赠礼。
中秋前纪家镇布天罗地网
一到中秋,纪家镇沿海的村落立刻热闹了起来。这里拥有美丽的沙滩,中秋节后,成群结队的候鸟会飞来这里,或往西去到越南,或就在雷州越冬。老A说,这个时候,他经常能看到田地里成片成群的候鸟飞舞。不幸的是,很多鸟儿都会葬身沙滩。
村民们迎接远道而来的候鸟的,是田地里人工搭起来的“天罗地网”。这些日子,纪家镇北仔村的农民们已经开始在近海的盐碱地上大规模布网。这些银白色的捕鸟网高十余米、长百余米,网眼极小,纵横于田地之间,但肉眼很难看清。每一张鸟网下,都搭着一个简易的小棚,小棚里住着一个捕鸟人。老A说,当地村民为了争夺用于布网的土地,常常发生激烈的冲突。
候鸟的习性是早出晚归,白天,它们会在海边的滩涂上觅食,到了晚上,精疲力竭的鸟儿就会飞回田野边的树林里休息。黑夜,加上它们飞行速度较快,鸟儿很难看清前方的网。
为了捕到更多的鸟,很多村民还在鸟网边用扩音器播放鸟叫的录音。当一些不幸的鸟儿在飞行中撞上捕鸟网时,它们的羽毛和嘴巴就会陷入鸟网的缝隙之中,随后,鸟儿本能地拼命挣扎,使得缠在鸟网上的易拉罐“哗啦啦”作响。这时,睡在简易棚里的捕鸟人就会立刻兴奋地爬出来,将鸟儿捉住,放进篓子里。
捕鸟的另一种方法是猎枪。老A说,这里的农民一般都会抓鸟,对他们来说,这几个月是非常好的机遇,天气一凉,进入夜晚,村民们都打着手电筒,有些还带着枪去海边捕鸟,如今经过整治,“有枪的少了。”
老A说,海边的村民比较贫穷,因为捕鸟的利益诱惑太大,村里人大都以此为生。
放空鸟笼作暗号卖鸟
野鸟捉来是不愁卖的,因为每天都会有收购者来到村子里,这些收购者以附近镇上的饭店老板居多。
老A从小就看到纪家镇饭店前伙夫们屠杀野鸟的场景,他说,当地人吃鸟的传统或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1990年,猫头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价格是五六元一只,但如今已很难见到它。
2009年以前,纪家镇等地的野鸟交易几乎完全公开化。当时,有些名贵的鸟儿一只就能卖上千元,一些猛禽类的鹰,也常常能卖三四百元。这其中有很多是濒危的野生动物。当时,农民们一筐一筐地卖鸟,伙夫们直接在饭店门前将这些鸟儿开膛破肚,旺季时,鸟儿的羽毛和内脏堆起一个小山包。
2009年,经过派出所民警和森林公安的严厉打击,当地人再也不敢公开卖鸟,鸟类的屠宰场转入了地下。老A说,而今镇里卖鸟的地方都十分隐蔽,鸟儿都被藏了起来,卖鸟人的警惕性非常高,除非是熟人熟客,或经人介绍,其他人很难看到鸟儿。
但每个卖鸟的商铺,门口通常会摆放一只空空的鸟笼作为接头暗号,用以告诉客商,这里现在有鸟儿卖。
在纪家镇不远的唐家镇,一家摆放空鸟笼的大排档里,记者终于在店主的冰箱里见到四五只用白色塑料袋包装起来的鸟儿的尸体。老A说,这种鸟当地叫做“芝麻鹰”(音),是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护鸟者绘广东捕鸟地图
纪家镇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两年前,法国观鸟爱好者Jonathan在海丰第一次发现了当地人捕鸟的鸟网,随后的一段时间,他与几名护鸟同伴行走于广东的海岸线,绘制了一张“广东捕鸟地图”。这份捕鸟地图显示,在粤西的阳江、电白、吴川、黄坡镇、雷州,以及广西的高桥镇等地,都存在大量的捕鸟网。
Jonathan的老家在巴黎郊区,今年34岁,6岁时他喜欢上鸟类,并通过自学掌握了大量的鸟类知识。11年前,Jonathan来到深圳创业,如今他在深圳拥有一家设计公司,闲暇时间,他仍会花大量时间研究鸟类。
9月5日,当记者在阳西县溪头镇北寮村海边的沙滩上见到这位外国人时,他正与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华濒所)的研究员们进行一项当地的鸟类调研。
华濒所鸟类生态与进化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员张敏说,此次调研是Jonathan与华濒所之间的合作,国内的鸟类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这里,她完全听Jonathan的指挥,因为这位外国“公冶长”(孔子弟子,能听懂鸟语)几乎认识绝大部分的鸟类,比自己“要专业很多”。
从去年12月至今年3月,Jonathan和几位伙伴开始进行了“拆网行动”。在Jonathan的印象中,电白、黄坡镇、雷州的捕鸟情况最为猖獗。Jonathan说,雷州有一个捕鸟者捕鸟已达7年之久,“那家伙在海边布了2公里的鸟网,我拍了他的照片,劝说他拆除所有的网,不然我会报警。我在那等了一个小时,他就把网收了。”
Jonathan说:“每一次,只要我看到鸟网,我都会毁掉它们,到现在应该在100张网以上了。但每一次都没有遇上什么大麻烦,我想这些村民都很害怕。曾有个老人走过来对我说‘这是我的鸟网’,我拍下了他的照片,他们没敢做什么,而我就把网撕下来了。我也会经常用中文跟他们说,抓这些鸟会进监狱的。他们并不了解这些都是珍贵的鸟,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
Jonathan说,甚至是在广州的郊区,也不乏鸟网的存在,“有些人因为习惯而捕鸟,他们喜欢用野鸟来煲汤。有些家庭妇女,也买这类野味给家里人补身子。而鸟贩子则抓捕野鸟来卖”。
野鸟交易依然活跃
根据几位公益人士的举报,记者在江门市蓬江区天福路“城市之星”物流后的市场里,发现了大量的野鸟交易。而刚刚进入市场时,记者如同进入了一个恐怖的动物园里。因为这里除了交易普通的鸡鸭鹅牛羊驴之外,还有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售卖,不时有动物被开膛破肚,发出痛苦的哀鸣。
当然,野鸟是必不可少的。清晨6时左右,记者就看到几辆车牌为粤G(湛江)、粤N(陆丰)的车牌驶入市场中。商铺里,一篓子、一篓子装的,是牛背鹭;一笼子、一笼子装的,则是紫鹭,另外,这里还有池鹭、黑水鸡、绿头鸭、斑嘴鸭、绿翅鸭、黄脚银鸥等野生鸟类。
见到记者前来,一个商铺的女老板热情地指着篓子里的牛背鹭说:“这个鸟很补的,便宜卖了,65元一只,以前要95元的,你买10只的话就便宜一点,一只62元。”
“那几只长脚的鹤(紫鹭)多少钱一只?”
“外面的那些180元,里面的那只380元,都是野生的。”
此前,记者在湛江吴川的一家大酒楼里发现,一煲黄鹤汤的价格是500元。知情者称,现在很多野鸟被抓后,会被卖到江门、顺德等地,“鸟卖给当地人才100元一只,但很多江门老板一开价就是200元,所以拿完货直接往江门送。”
村民承包荒地为候鸟筑巢
人们捕鸟的行为越演越烈,也引发了一些有正义感的湛江本地居民的反抗。廉江市安铺镇河插村的梁一元就是其中一个。2007年,他在九洲江的出海口用每年3000元的价格承包了村里的60多亩荒地,利用这片荒地为候鸟筑巢。同时,他还在荒地里搞苗圃、养山羊,获取收入。
9月6日傍晚,当记者来到“桃花岛”候鸟自然保护区时,便看见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候鸟保护区,人畜勿进,伤鸟即伤我。梁一元示。”
这份警示牌足见梁一元彪悍的一面,而事实上,从2007年到现在,他与偷猎者、卖鸟者曾多次发生冲突,可梁一元一点都不怕,“我从小就是打架仔,打架我可不怕他们。”
2008年,不少偷猎者进入梁一元的承包地,为此,他饲养了六七只大狗,专门“伺候”这些不善来者。与此同时,梁一元一见到市场上有鸟贩子卖鸟,就会强行没收这些人的“作案工具”,“我有镰刀和棍,我不怕他们。”
去年,还有纪家镇的村民专程跑来骂梁一元是“癫佬”,说他搞坏市场。但梁一元依旧我行我素,一点也不为所动。
此前,安铺镇也有浓重的吃鸟习俗,梁一元说:“这里的老人家小时候都是吃小鸟长大的,因为海边渔民都靠捕鸟打鱼生活,有病有痛就会捉鸟补身子,那时候家里穷没钱买鸡。”
梁一元觉得,要改变村民的陋习,就要首先改变老人的思想。而他的办法别具一格。他逢人就爱讲“贞洁鹤”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他从父亲那里听说的,“好久以前,村里的一位猎妇抓了一只鹤,她在家中正拔着毛。这只鹤的爱侣突然从半空中直冲到地面,撞地而亡。这猎妇吓呆了,最终把两只鹤的尸体拿到河海交汇处,合葬在海泥里边。”
梁一元还经常对村里的老人讲,这些候鸟都是“仙鹤”,它们每天都要到西边的海里吃鱼,吃了仙鹤就要“驾鹤西去”,所以吃鹤折寿、保护鹤积德。每次村里修庙拜神,梁一元都带头出钱。当见到以前打鸟的村民家里出事,梁一元就会恐吓一下,“这都是你们打鸟的报应”;渐渐的,村里的老人们都被梁一元感化,成了护鸟使者。
最终,村长也大力支持梁一元,当地边防派出所的警察们也高度重视,收缴偷猎者的猎枪。村长说:“‘一蚊鸡’(指梁)都这样做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打鸟呢?”
随后,两个村民就拿着捕鸟网来找梁一元,当着他的面烧了。这两个村民和梁一元握手言和,成了好兄弟。
梁一元说,现在整个安铺镇里,已几乎没有公开的捕鸟、卖鸟活动,“桃花岛”上,候鸟的数量也从之前的几十只增加到如今的上百只。
开展护鸟清网专项行动
根据Jonathan绘制的候鸟地图,记者连日来向多个捕鸟点进行探查后发现,除了在雷州纪家镇存在大量捕鸟网外,电白、吴川、黄坡镇、阳江溪头镇等标注地点,尚未发现捕鸟网。部分护鸟人士认为,因为真正的捕鸟高峰会在中秋后15天左右出现,目前布网的村民还比较少。当然,Jonathan也认为,这和基层林业部门的努力有很大关系。
正在阳西县溪头镇野外考察的Jonathan特别表扬了这里林业站的工作人员,称赞他们会进入林区检查鸟网的情况,并教育村民不要捕鸟。
一位溪头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在七八年前,这里确实有村民用鸟网捕猎候鸟,但这几年,他们通过宣传教育,使得很多人都养成了护鸟的习惯,“现在很少见到鸟网了,我们经常到村里面跟村民讲,告诉他们不要捕捉野鸟,我们会去到每一所海边的小学,告诉那里的小学生鸟类是人类的伙伴,不应该伤害它们。”
然而,因为权限有限,即使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发现了捕鸟情况,也只能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并不会对他们进行金钱上的处罚,更不用说刑罚,这很难对捕鸟者造成威慑。
Jonathan说:“因为野生鸟类一些是受保护的,而一些又不是。所以一些人直到抓了保护动物才会有麻烦。我了解到,最近山东有个捕鸟者被判了10年。最可恶的是为了捕鸟在水池中下毒的人,他们应该被判个10年以上。因为他们造成的伤害太大了,这很可能已经杀了成百上千的鸟了。对于捕鸟的惩罚,法国是十分严厉的,中国的法律惩罚力度应该更强,接受惩罚的人应该有所觉悟,他们没有借口可以逃脱。”
除此之外,林业站的工作人员也十分希望,在当地很多沿海的滩涂建起自然保护区,这样既有利于保护鸟类,同时他们在监督执法过程中,也能拥有更强硬的法律后盾。
9月13日,当广东一些护鸟人士向国家林业局举报雷州纪家镇等地的捕鸟行为后,国家林业局做出回复称:“已及时向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进行了通报,感谢您对鸟类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9月15日,国家林业局回复称:“湛江和雷州两级林业部门当日组织森林公安、林政等林业行政执法人员联合雷州市企水、纪家、北和、覃斗、乌石5个沿海乡镇开展护鸟清网专项整治行动,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据统计,当日参与人数共297人兵分4路,分别对上述5个镇展开清网行动,割除烧毁‘天网’3500多张。”
另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湛江市林业局根据省林业厅和省森林公安局的有关要求,加强排查整顿力度,先后组织开展“天网”、“绿剑”、“风雷”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专项行动。截至今日,共出动林业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清查农贸市场36个(次),检查酒楼、餐馆163间(次),立林业行政案件36宗,收缴各类野生动物5500余只,并将候鸟等野生动物放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确保候鸟的安全,湛江市护鸟清网专项整治行动将会持续到12月底。
报料人:静雯、老A、变色龙、树蛙(应要求化名)
记者手记:
“网开一面”之难
9月7日,当记者在雷州纪家镇的海岸线上看到延绵不绝的天罗地网时,心中不由一寒,让记者想起一个典故。
有一天,商朝的开国贤君汤在田野里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飞到我的网里来。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
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后来,中国历史上就多了一个著名的成语——“网开一面”。
《吕氏春秋》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捕鸟者并非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可是,要让他们金盆洗手、网开一面,却何其不易。
首先是生计之难!当地村落的土地,多是盐碱地,种植艰难;出海打鱼,也是靠天吃饭。反观设网捕鸟,此处是很多候鸟的必经之地,几乎一本万利、旱涝保收。
其次是移风易俗之难!在当地,“食鸟补身”说大行其道,要改变陋俗,需要政府部门和民间力量一起努力。安铺镇梁一元的劝服方式虽然有效,但仍难脱迷信色彩,应该是用科学的解释让当地人知道“食鸟”和“补身”没有任何联系,甚至可能有害身体。
最后是监管之难!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的森林公安人数不足,多数捕鸟地点都十分隐蔽。如果执法太轻,则不足以威慑;如果执法太重,又将加剧矛盾。
事实上,美丽的候鸟也能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和引导,完全可以促进当地的鸟类保护与就业保障,实现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