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县东坪镇,是乳源的三个瑶族乡镇之一,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5%。东坪镇像一个强大的制氧机,源源不断地向大自然供给清新的空气。
2月23日,正值春节假期,在乳源东坪林业工作站(泉水自然保护区工作站),记者见到了一群皮肤粗黑身材高大壮实的人,他们迷彩服的袖子上戴着红色袖章,上印三个大字——护林员。
这是一群终日巡逻在深山老林的护林员,他们每天翻山越岭,守护着上万亩山林,防止盗砍盗伐林木与森林防火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乳源森林覆盖率超过八成的数据后面,是他们艰辛的付出。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项仙君 实习生 程苗 邹碧颖
熟知片山树木水源
工作站对面有一座山叫“无路山”。跟随巡山的护林员们走进山里,才知道真是找不到路。看起来不起眼的一座小山头,原来林木茂盛,头顶的天空被挺拔高耸的松树遮蔽,脚下铺着一层半尺深的松针,踩上去听不到一点脚步声。
山路上到处是横生的杂草荆棘,一不小心就挂住衣服,护林员自称早就被磨得皮糙肉厚,轻松自如在前面开路。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他们也要穿厚实的迷彩服,山里虽没有猛兽,但蛇虫很多,一个不小心可能被咬伤。山路陡峭,外来者基本上是拄着木棍连滚带爬地行进,而就在这样陡峭的山里,他们每星期至少都要进来两次,每座山都要检查到。
他们从来不背水上山,只带着空水囊,因为他们知道每座山最近的一处水源地在哪儿。
护林中队队长杨伟林2003年成为东坪镇第一批护林员,已在此坚守11年。据工作站站长介绍,他们下辖48万亩林地,有30名护林员。六七个人一个小组,每天早上8时左右骑着摩托车,沿着盘山公路巡逻。一天两次山外巡逻,一周两次山里检查。伐木、放牧、狩猎、采脂、打树枝、铲草、开矿、筑坟、建墓地、开垦、采石、挖矿、取土……这些违反生态公益林管理建设的问题都要管。多年的巡山经历造就了老练的护林员,只要看看进山路口的迹象,他们就能知道有没有人进山偷砍树木。
护林员们有时开玩笑把自己比作“太平洋警察”,因为他们管得宽,除了管人,还要管虫子。一旦发现森林病虫害现象,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林业部门,参与防治、扑救。
东坪的山看起来不太高,但越往山里面、路越难走,遇到雨天泥泞不堪。单打独斗的护林员平时巡山都会把手机备上,即使有时手机根本没有信号。今年护林站打算试用GPS卫星定位装置,这成了他们的福音。
救命用的打火机
护林员的主要工作是防火,怎么防有诀窍。乳源防火办主任黄炳辉介绍,不同的时期危险系数不同,夏天和冬天是火灾的频发期,也是护林员们最紧张的时期。同样,灭火也是需要工具和技巧的。
打开器材室,管理器材的护林员指着灭火工具介绍起来:2号工具打火棍、3号工具水枪、4号风力灭火机……唯缺1号工具。护林员巡山时带着刀,遇到刚发生的小火就砍下树枝来打火,方便快捷,树枝就是1号工具。
马正帅从事护林工作也有11年,据他介绍,森林火灾分为“上山火”和“下山火”,上山火就是从山下往山上烧的火,这样烧起来的火,火势凶猛,蔓延快,灭火不及时容易造成大的火灾。下山火正好相反,从山上往山下烧,这样的火烧得比较慢,灭火就相对容易一些。
在东坪山,打火棍是用得最多的。这种外形像拖把一样的打火棍,是木棍子一头扎着一捆从废旧轮胎上剪下来的皮条。使用打火棍可不是像人想象的那样上下不断扑闪,“打火要看风向,不能迎着风打,打的时候要从边线开始,打下去不要马上就扬起来,要往四处推一下,把火种就地消灭。”马正帅举起一根打火棍熟练地演示起来。
风力灭火机是森林灭火的重武器。灭火机威力很大,使用时得对着火烧过的地方吹风,要是使用不当就很容易变成“鼓风机”,反而助长火焰。不过,一般的小山火用打火棍和水枪就能搞定,不用出动灭火机,“这么多年还没用到过”。东坪林业工作站的灭火机都是德国生产的,每台5000多块钱,护林员们平时都像宝贝一样守着。 去年梅州发生的森林火灾导致多名护林员殉职,引起大家对护林员这个职业的注意。杨伟林介绍,护林员每个月都参加镇政府组织的防火护林培训,内容主要是学习科学知识,培训人员也会教大家如何灵活地使用各种灭火工具,如何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基础上灭火。 护林员徐井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打火机:“我们不在山里抽烟,但是我们随身都带着打火机和刀,假如遇到了人力难以扑灭的危险的大火,就应该往两边跑或者视情况迎着火冲过去,最安全的地方是火已经烧过的地方,实在跑不了就用身上带的打火机烧出一层隔离带,以火攻火,这些都是到了万不得已才用的办法。”
就想守好这座山
每年9月到4月,以及春节期间都是火灾发生的高峰期,也是护林员们高度紧张的时期。
去年夏天发生一起火灾,以前居住在山上的村民多已搬迁到山下,人走了,老化的电线没人处理,太阳曝晒引燃了漏油的变压器。护林员们得知消息后马上出发,一个多小时车程加一段山路,赶到时已烧毁了几座空房子。“虽然只是一个小镇,从东到西也有80多公里的距离。这之后我们增加了环路巡逻的频率,防止这样的火灾再次发生”杨伟林说。
“灭火永远是其次,防火才是最首要。”黄炳辉说,当地不仅护林员在防火护林,居民也有这个意识,一有情况就有人打电话举报。护林员蓝伟华回忆,2014年除夕夜有小孩放烟花,火花飞得很高,最后落在山上引燃了枯草,接到电话的护林员们来不及吃完年夜饭,放下碗筷就带着灭火工具上山灭火,灭火后赶回家继续过年。
黄炳辉说,正常情况下一名护林员负责5000亩林地,但他们只有30名护林员,所以分摊下来,每个人要担负起10000多亩的防护任务。
当地去年只发生过几场小火,很快就能扑灭,基本没造成太大损失。护林员都是本地人,护林防火意识很强,还负责生态公益林的宣传,张贴护林防火标语。
乳源经济欠发达,这个工作站的护林员月工资不足千元。护林员们在水库承包一小块区域养鱼来补贴家用。脱下迷彩服,他们就变成了普普通通的渔民,但只要警报一响,他们必定会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灭火。
春节仍然坚守这片林地的护林员说,“我们就想守好身后这一片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