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八岭保护区启动标本数字化建设

车八岭保护区自1981年建立以来,从保护区的长远发展出发,全力推动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目前共收集了动物标本11000份,植物标本20000份,对研究华南地区动植物物种属性特征、分布现状、系统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和证据。

为充分发挥这些动植物标本的科研和宣教作用,车八岭保护区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依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共享子平台,共同开展标本数字化建设。11月19日,北京林业大学栾晓峰教授带领10名博士生和研究生到车八岭保护区开展标本数字化录入工作,计划用15天的时间,将车八岭自然博物馆收藏的动植物标本进行整理、修复、信息补充、鉴定,并根据动植物分类系统,对馆藏标本进行编号登记,建立标本档案,通过数字化工作将所有标本信息化和数字化,建立电子档案库。项目完成后,既方便保护区标本的管理与展示,结合国家标本信息化工作,将标本信息传送到全国标本信息平台,共享服务于国家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同时,还将采用三维仿真技术,建立网上虚拟自然博物馆,实现通过浏览网页的形式参观车八岭自然博物馆。(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张应明  摄影:束祖飞)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