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总书记称为“国宝”的红树林,何以在湛江绽放美丽

  春天刚过,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度过了一个“富足”冬季的候鸟准备再次开启长途迁徙。过去的几个月里,这里的红树林滩涂为成千上万的候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图片

湛江红树林。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供图

  红树林有着“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湛江又称“红树林之城”,红树林不仅种类丰富,且分布面积居全国第一。这里,原生态的红树林生长茂盛,郁郁葱葱,连绵数公里,被誉为“世界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范例”。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图片

湛江红树林不仅种类丰富,且分布面积居全国第一。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供图

  “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保护区东部的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和所研,将红树林守护好,并努力挖掘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价值,科技助力红树林转变为‘金树林’。”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的丁新原博士一直潜心致力于红树林的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他倍感振奋。

  推动红树林资源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赢

  每个月,丁新原都会和同事们走访保护区内的5个红树林种养耦合野外长期定位观测试验基地,金牛岛红树林片区便是其中之一。

  丁新原所在的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是粤西成立的首家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研发与示范探索”,正是中心基于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所开展的核心研究工作。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与科学研究价值。

  而红树林种养耦合系统,是指遵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依据物种共生互补原理,结合利益相关者需求、环境容纳能力、冲突解决机制、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等因素,在宜林塘基、堆岛种植红树林,在养殖塘、潮沟养殖水产品,形成红树林-水域(潮沟)-裸滩交错的种养耦合布局。

  丁新原介绍,中国红树林植物种类有37种,面积近3万公顷,分布于粤桂琼闽浙和港澳台地区。广东省红树林面积1.2万余公顷,其中尤以湛江市分布最多。

  “我们日常监测的对象覆盖红树植被、生物群落、水体/底质环境、水文潮汐/气象因子等,实现了对红树林的全方位观测与研究。”丁新原表示,红树林种养耦合系统的研发推广能够推动红树林资源在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三赢。

  以“海洋果树”白骨壤为例,丁新原介绍在经济价值方面,白骨壤每亩可采摘量约400kg,每亩可直接创收1200-2000元。此外,在固碳增汇方面,白骨壤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分布面积仅次于桐花树的乡土优势红树植物,潜在蓝碳价值也较大。

  让“湛江红树林”成为广东生态建设的新名片

  2021年底,湛江正式提出打造“红树林之城”。同时,印发了《湛江市建设“红树林之城”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打响‘红树林之城’特色品牌,让‘湛江红树林’成为广东生态建设的新名片”。

  实际上,根据国家《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和《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广东省是我国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的主战场,而湛江又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其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量占比31.1%,位居全国城市之首。

  “当前退塘还林是我国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的主攻方向,湛江市现有养殖塘多为历史红树林分布区,在养殖塘内开展兼具红树林营造修复和可持续生计的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研发与示范推广意义重大。”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学术主任廖宝文研究员介绍,特别是湛江市通明海周边养殖塘内部分布的红树林面积仅有414.4公顷,潜在的基于红树林种养耦合的生态修复可实施空间很大。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名誉院长麦康森看来,对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十分必要和紧迫。

  “红树林在碳库、鱼类工厂、海岸防御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誉为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与生活的重要生态系统。”面对目前全球的红树林面积正在急剧减少的现状,麦康森表示,湛江市未来5年需要营造红树林面积2813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面积1370公顷,任务十分艰巨。

  “我们立足通明海周边区域进行的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研发,既能有效遏制当前红树林养殖塘的植被退化问题,实现红树林保护与社会经济平衡发展;又可支撑湛江市完成至少近1/4(约700公顷)的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推动广东省乃至全国红树林保护修复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丁新原表示。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