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回响⑱丨汕尾陆河创新茶产业四链

  汕尾市陆河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三权分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绿色富民茶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深耕茶叶种植链,建立全周期培育机制,推广茶苗种植

  按照“龙头引领、示范带动”的思路,陆河县集中资源培育重点茶企业,现有涉茶省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家。建立全周期培育机制,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茶叶种植模式,以“包种包销”方式发动农户种植茶叶,免费提供茶苗、技术指导并承诺收购。同步探索林地“股份制”确权,以自然村为主体、以户为单元整合林地进行股份制改革,推动林地流转,不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目前全县种茶面积约3万亩。强化茶叶管理链建立全流程管控机制培育优质茶叶

  充分发挥茶叶协会作用,建立全流程管控机制,强化茶叶品质管控,坚持绿色有机“不用化肥、不打农药”,约定茶厂不得收购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茶叶,维护茶叶品质和品牌声誉。联合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系、茶叶科学研究所,共建茶业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基地,为茶叶品种优化、产业升级提供专业指导。积极推进茶叶营养物质成分研究、茶叶标准建立,引导茶叶种植科学管理。

  拓宽茶叶推广链,建设全方位推介机制,打造公用品牌

  持续推进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茶叶专业镇、专业村建设,引导茶叶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打造优势产业带,促进茶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目前,南万镇有茶叶加工厂近30家。着力提升陆河茶叶影响力,打造陆河茶叶产业联盟平台和区域公共品牌。依托“纵向帮扶”“双百行动”等帮扶力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茶博会、深圳国际茶博会等各大展会,加快陆河茶“出县破圈”。

  提升茶叶价值链,建立茶文旅融合机制,发展多元产业

  统筹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和红色遗址修复保护,将红色旅游景区与茶叶种植生态景观串联,打造“红+绿”生态旅游模式。深入挖掘“茶文化”,结合连片茶叶种植区,因地制宜建成茶博园、手工炒制体验中心、茶文化体验中心等茶文化体验区,积极举办茶文化节、“国际茶日-陆河全民饮茶日”等活动,为“茶游”造势引流。

  一是用活规划,量身定制“典型镇”画卷。建立“百千万工程”动态项目库,因地制宜打造“三圈四中心”,探索村庄规划“留白”机制,配套建设公园绿地,见缝插绿建设“四小园”,基本完成“七个一”美丽圩镇建设。

  二是绘好绿美,用心护育绿色经济宝库。聚焦“强富绿美”目标,建立“党委带动、支部联动、党员行动、网格互动”乡村绿化工作模式,将绿化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因地制宜打造绿美小公园、口袋公园,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栽种“同心林”“青年林”“巾帼林”“先锋林”等主题林。同时推行“以绿养绿”机制,实现绿美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是做优产业,开辟富民增收阳光大道。锚定“强一接二连三”发展目标,大力招引项目、吸引企业集聚,今年以来引进10家富民兴村企业落户,推进建设富民兴村产业园区,创新打造上护农副产品展销中心。深度探索“农林文旅”融合发展,连续两年举办洋岭梯田节,发展“四个一”(玩一天、吃一餐、买一袋、住一晚)旅游模式,将游客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每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旅游性收入1000万元。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