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微改造”让古城纷现“街心花园”

  青翠的花草、整齐的草坪、缤纷的花卉……古城里延展出一幅幅诗意自然的图画。眼下,行走在潮州古城区的大街小巷,一处处绿化美景呈现在眼前,成为古城居民纳凉聊天、休闲游玩的好场所,带给人们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且,这些是我们街坊邻居参与整治打造的。”在古城区居住多年的黄鸿章对此颇为自得。

  荒废的破旧房屋被拆除后,闲置地被改成了有文化味的角落。

  一直以来,古城区公共空间较为稀缺,而另一方面,无人打理的老宅沦为荒废地,杂草丛生。如何提升古城区的人居环境,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湘桥区委区政府在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思路,见缝插针地进行“微改造”,居民出借土地、出力出资,共同将边角地、闲置地因地制宜 “变废为宝”,建成了一处处的“街心公园”、“文明角”,让居民从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的“小而美”中体会到“微幸福”。

  屋主无偿出借屋地 干群合力打造“党建绿地”

  走进狭窄的宰辅巷,在离一间客栈的不远处,便有一大片的绿地映入眼帘,给古朴的老巷增添了一抹色彩。绿地外围栏杆,挂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党建引领聚民心 党群共建创和谐”的宣传标语,让人眼前一亮。走近这片绿地,只见这里环境整洁,党建宣传栏、石桌石凳、太阳能路灯等设施一应俱全,环顾四周,树木生机勃勃、鲜花美丽绽放。附近几位居民,正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悠然惬意。谁曾料到,这里曾经是一片草比人高、垃圾成堆的宅基地呢?

  据湘桥街道义安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蔡燕萍介绍,这处“党建绿地”原本是六间破败的老厝,由于房屋业主在外,老厝常年没人居住、打理,屋顶发生了坍塌,靠近巷道一侧的围墙也成了危墙。为了安全起见,社区干部在征得业主同意后,将危墙拆除。然而,危墙问题才刚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少人将老厝这块空地当成“垃圾场”,不断往里面扔垃圾,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一处经常被投诉的“卫生死角”,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

  “以前这个‘垃圾堆’特别臭,蝇虫也非常多,而且里面杂草丛生,有些草长得都比人高。”在该“党建绿地”对面居住的居民黄鸿章说道,宰辅巷里有民居、客栈、博物馆,游客来来往往比较多,当游客路过此处,经常掩鼻而过,对这个“垃圾堆”颇有意见。

  “以前,我们经常要对这里的垃圾、杂草进行清理,还要经常来此灭蚊杀虫。”蔡燕萍说,但常规的清理工作总归不是一个彻底的好方法,因为每清理一次,过一两个月,老厝又恢复往日脏乱差的“面貌”。蔡燕萍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便是要为民服务解难题,荒废宅基地成了卫生死角、安全隐患,这正是辖区内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于是,蔡燕萍在心中悄悄地萌生了一个想法:将荒废地打造成义安社区党建绿地,同时为附近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场所。

  今年初,宰辅巷的“微改造”开始后,蔡燕萍觉得解决问题的时机终于来了。由于涉及到房屋改造的问题,社区干部与业主进行沟通,令人高兴的是,借地进行微改观的提议得到老厝主人的支持。他表示,潮州是旅游城市,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游玩,老厝环境变好后,大家脸上都有光。

  该提议也得到周边群众的积极响应和踊跃支持。在义安社区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党员群众一起合力除杂草、清杂物,热情投入这场“清理大行动”。后来,义安社区还利用修宰辅巷巷道的边角料来铺路,并添置了石桌、石凳,铺上草皮、种上花草。在众人的努力中,9月份上旬,这个昔日人人嫌的荒废地变成了人人爱的“党建绿地”,成为了周边居民饭后休憩散步的好去处。

  “党建绿地”是建成了,但长效管理不是小事。黄鸿章他们夫妇自发承担了“党建绿地”的日常打扫与维护工作,自掏腰包买来清洁工具。每天有空闲的时间,他们就来到这个“党建绿地”,浇水施肥、打扫卫生。看到有蚊虫,便买药喷杀;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便上前阻止。“几天前有两个上海游客逛累了到这里歇脚,还竖起大拇指夸环境好呢!”黄鸿章自豪地说。

  昔日荒废地 如今新风景

  在太平街道下东平路中段,设置有几张休闲座椅和桌子,周边还有花草点缀,环境清幽,令人心旷神怡,有些许小清新的味道,犹如一个“街心公园”。听附近的居民说,这里已经成为他们休闲、娱乐、乘凉的好去处。据介绍,原本此处有一约10平方米的老房屋,墙体倒塌、破烂不堪。而紧挨着的房屋的是一处违建铁皮棚小卖部,小卖部占去了半条道路,影响附近居民的出行。去年,下东平路“微更新”启动,社区干部决定对此处进行改造,经多次沟通协调,铺主杨细明同意迁移,并主动联系叫人来拆了铁皮棚。“现在道路变宽了,出行方便多了。改造后环境也变好了,布置的美景也赏心悦目。”附近的居民说。

  距离此处不远的头亭巷口,一间荒废的破旧房屋也被清理,杂草丛生、电线乱缠的现象同时得到整治,狭窄的巷道变得豁然开朗。为了给外地游客留下好印象,附近的客栈经营者还出资,请人对墙面进行美化。墙体彩绘图文并茂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气势雄伟的牌坊,成为古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往,在湘桥街道昌黎社区总兵巷,有一处长年荒废的宅基地,因无人认领,房子破旧、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几十年旧貌未变。“很臭,里面什么垃圾都有,蚊虫也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不敢从这里经过。”附近75岁的居民方镇奎说。

  “每年都要三番两次对这里进行清理,每当登革热高峰期,这里是主要的防控点之一,经常要喷药灭蚊。”昌黎社区干部说,几个月前,在咨询驻社区的法律顾问后,他们准备将这一处荒废宅基地彻底清理。附近居民得知消息后,纷纷从家里拿来扫帚、铲子、锄头等清扫工具,加入环境卫生整治队伍当中。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整整清理了二十多车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后,附近一位屋主刚好正在改造房屋,他热心出资把这片空地铺成水泥地。

  “臭名远扬”的卫生死角彻底得到整治,改善了周边的环境卫生问题,受到附近居民的一致称赞。“现在的环境和原来大不一样,看着舒服, 心情也舒畅。”方镇奎高兴地说。

  湘桥区有关负责人说,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能把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变成“喜心事”,他们也很高兴,“我们将按照主题教育要求,探索如何推进创文工作,推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把群众的事情办好。”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