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 规划建设300万亩国家储备林

  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林业大市,森林面积以及森林覆盖率居粤港澳大湾区之首。如何将绿水青山切实转化为金山银山?建设国家储备林,就是对于“两山”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2017年,肇庆市就被广东省林业局列为全省两个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权收储工作试点城市之一。肩负国家储备林建设重任的肇庆,正在试出、闯出独特的绿色道路。

  双轨并行高速高效推进项目

  根据规划,肇庆在全市范围内,总体将规划建设面积达300万亩的国家储备林,将分三期建设,其中首期建设100万亩。

  10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协作。为此,肇庆市创新实行“国资+招商引资”双轨并行制度,分别由肇庆贺江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贺电公司”)以及由全市7个市属国有林场组建的肇庆市东林储备林投资有限公司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

  其中,贺电公司以国有资产、资金作为资本,建设国家储备林40万亩。东林公司采取引资合作建设模式,引入两家社会资本组建广东肇鼎储备林投资有限公司和广东中网储备林投资有限公司两家项目公司,分别负责建设40万亩和20万亩国家储备林。

肇鼎储备林公司位于封开县六角林场国储林基地。受访者供图

  实际操作过程中,项目公司按照“分类经营、长中短结合、以中短养长”的建设理念,采取“边收储、边改培、边经营”的操作方式,实行集约化、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国家储备林。

  双轨并行下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既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也可以良性竞争,确保项目高速高效推进,同时对于肇庆国家储备林应当如何建设也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去年6月底,总面积8.64万亩的贺江电力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启动,这也标志着肇庆市首个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封开县,为日后打造林业全产业链、培育林下经济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肇庆市对国家储备林建设进行了指导和规范,并开展积极引导和监督。肇庆曾出台《广东省肇庆市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2年)》以及《肇庆市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林地林木收储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通过顶层设计,明确了林地林木收储、林分林相改造相关事项,为实现科学、有序推进肇庆国储林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带动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在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中,肇庆市林业局支持各地因地制宜,以乡村振兴作为切入点,积极参与当地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

  在封开县都平镇,当地镇政府创新林地收储办法,成立全镇国家储备林项目攻坚指挥部,以镇政府名义与各村小组和村民签订林地承包合同,再以镇集体的形式,与相关林业公司合作推进林地收储工作。在项目收益分配上,将储备林项目部分收益放在一批重大的民生项目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国家储备林项目带来的种种利好。


  “自从把林地参与到储备林建设中,我们村集体能够增收,村民也多了就业岗位,产业也有了发展,还为家乡绿美生态和国家木材安全作了贡献。”潘大爷是都平镇勿乃村村民,他所在的村集体有近1500亩低效的杂木林。

  2022年,勿乃村在镇政府推动下,通过流转低效林地,参与到了国家储备林项目中。自此,勿乃村每年通过出租林地,便能够获得7.8万元收入。流转的低效林经改造后,正在建设油茶种植基地,除此以外,村民还能作为护林员通过参与抚育间伐、施肥除草及管护等工作每年获得7000多元收入。

  目前,都平镇已完成2万亩林地收储工作,每年能够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约100万元。得益于林地收储工作,8个行政村(社区)村级集体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

  接下来,肇庆将在推进工作中,结合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以及绿美肇庆生态建设等发展机遇,在更多的县、镇、村开展林地资源整合、收储工作,为更多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深化绿美建设写好林业经济文章

  当前,国家储备林项目正成为推进“绿美肇庆”的重要抓手与机遇。

  肇庆在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中,针对纯桉树林及纯松林、低质低效林等布局不合理林分,通过块状混交方式,改造培育以乡土阔叶树种、珍稀树种为主的大径级用材林和珍贵树种用材林,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同时提高重要战略资源的木材的质量、存量,实现“为国储材”。

  肇庆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培育目标,肇庆将林木分为10年以内短周期用材林、11—30年中周期用材林、30年以上长周期用材林。在此标准上,肇庆将按照短周期用材林占40%、中周期用材林占40%、长周期用材林占20%的比例进行林分结构的划分和培育。去年至今,肇庆在全市范围内已经完成近28.8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

  肇庆将持续做好国家储备林文章,积极探索“储备林+”发展模式,逐步培育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推动林木加工、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碳汇等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将争取为全省的国家储备林建设做肇庆探索。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