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纪录!128只东方白鹳在汕越冬

  2025年3月20-26日是广东省第44届“鸟节”和“爱鸟周”,4月起全国爱鸟周活动也将在其他省市陆续开启。在这里,我们特推出一个“迟到的新闻”——一段持续3个月追踪东方白鹳在汕头越冬的观察历程,一个众多鸟友自发蹲守、接力监测的护鸟故事——  

  发现“国宝”东方白鹳

  2024年12月23日,汕头鸟友(指观鸟、拍鸟爱好者)张益群给记者发来当天拍摄的视频,询问视频里身带黑色的大白鸟是啥鸟种。记者发现,视频中竟是二十多只东方白鹳!

  这是一笔重要的记录!张益群先生告诉记者,视频是摄影师陈海平所摄。为让这些东方白鹳能不受惊扰地在汕头过冬,记者与张益群先生约定,暂不公开东方白鹳在榕江口栖息的具体位置。

图片

  在湿地,可以看到这群东方白鹳正在一处水塘里大快朵颐,与苍鹭争吃水里的罗非鱼。让人惊喜的是,一只东方白鹳的腿上还戴着红底白字的脚环,另一条腿则佩戴有卫星跟踪器!仔细辨认,可见“7A9”的字样……

图片

  “7A9”的汕头之旅

  记录到东方白鹳“7A9”(下称“7A9”)后,记者把这一信息上报给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该中心主任钱法文老师说,“7A9”是2024年6月20日在吉林省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志的。随后,记者联系了保护区的李连山老师和为“7A9”环志的全国鸟类环志中心陈丽霞老师,向他们了解相关情况。

图片

  李连山老师告诉记者,“7A9”是当年在向海繁殖的幼鸟。而根据陈丽霞老师提供的信息,“7A9”秋天离开向海,在北方游荡一段日子后向南迁徙,在走走停停之后,于2024年11月27日进入广东,在揭阳呆一天后,于28日抵达汕头,开始了它在汕头的越冬之旅。

  有意思的是,除了记者在榕江口多次记录到“7A9”,汕头鸟友柯华雄也于2月6日在苏埃湾红树林拍摄到它。2月15日,他又一次拍摄到“7A9”,而据陈丽霞老师提供的卫星跟踪信息,这一天正是“7A9”离开汕头向北迁徙的日子!就“7A9”这一卫星跟踪个体的越冬期来看,它在汕头足足呆了81天!

  “遍地开花”打破纪录

  2024-2025年的这个越冬季,汕头的东方白鹳记录可谓“遍地开花”——

图片

  在牛田洋发现东方白鹳之前的半个多月里,王阳鸣等汕头鸟友已三度在练江边记录到成群的东方白鹳。同期,濠江区南滨路、澄海区辛围也有多笔记录。

  2025年1月4日,记者在牛田洋发现了多达128只的东方白鹳。这是历年在汕头记录到东方白鹳越冬数量最多的一次,打破了2023年12月23日102只的历史纪录。

  1月31日,汕头鸟友陈东文在苏埃湾红树林也发现了一群东方白鹳。此后,越来越多的鸟友在那里记录到这些美丽的“国宝”,那里也成了观察它们的最佳地点。

图片

  这些记录与“7A9”的卫星定位信息十分吻合——前述汕头出现东方白鹳记录的地点,“7A9”都涉足过,甚至中途它还跑到惠来、陆丰、饶平和福建的诏安,只是在短暂停留之后,它还是选择回到汕头过冬。

  连续两年均有超过100只的东方白鹳越冬,说明汕头优越的生态环境对它们很有吸引力。

  接力监测 默默守护

  自从在榕江口记录到东方白鹳,记者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窗前远距离观察牛田洋的东方白鹳。那段日子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它们。1月8日晚,记者还通过夜间拍摄,首次确认有50多只东方白鹳在牛田洋过夜!

图片

  在苏埃湾,根据鸟友们的持续观察,每天黄昏降落在红树林的东方白鹳有上百只。这与记者此前在牛田洋记录到的128只大致吻合,而“7A9”的卫星定位信息也表明,它大部分时间就在这两地活动,据此可判断两地的东方白鹳大概率是同一群,苏埃湾就是它们最主要的夜栖地!

图片

  “7A9”于2月15日离开汕头后,在苏埃湾等地,仍有成群的东方白鹳出现。到了三月,东方白鹳出现的数量逐渐减少。3月18日,金山中学学生、小鸟友黄梓博在操场上空发现了10多只东方白鹳。在他和同学们的“目送”下,它们盘旋了好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往北飞去。这是汕头这个越冬期最后一次记录到成群的东方白鹳。3月22日和23日,记者分别在苏埃湾、牛田洋记录到2只、1只东方白鹳,此后再无它们的记录。这意味着在汕头越冬的东方白鹳已全部离开,踏上漫漫的迁徙之路。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多月来,众多汕头鸟友自发接力蹲守拍摄、记录和监测,为这群东方白鹳的安全越冬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无论是在牛田洋,还是在苏埃湾,鸟友们都坚持文明观鸟、文明拍摄的原则,互相约束,不喧哗、不驱赶、不惊吓东方白鹳。王阳鸣、柯华雄、陈东文等鸟友还分别在牛田洋、苏埃湾制止了个别人使用无人机低空航拍鸟类的不当行为。大家在倾情拍摄、记录这些美丽的大鸟的同时,也在默默守护这些“国宝”,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它们的惊扰,使它们得以在汕头安全渡过一个完整的越冬期……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