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榕树就像图腾般存在于每个村子里,有的古榕树,树龄跟村子的历史一样长,而最古老的那棵榕树,往往居于村里的中心位置,是村民乘凉闲聚的室外“会客厅”。
榕树不仅是见证潮汕乡村文化的“绿色文物”,更是文化传承与乡愁记忆的载体。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很多村居的古榕树被推上了“C位”,古榕周边环境打造一新,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景点。
“霞寨古榕”托举村史记忆
澄海区莲华镇下寨村的“霞寨古榕”就是一处以榕树为主题打造的景观。“霞寨古榕”是由三株榕树合抱生长而成,榕树经过数百年的交缠盘结,已经难分彼此,树冠合拢为一体,庞大浓密,犹如一把撑开的巨大绿伞。
相传这几棵榕树种植于明天启年间,是创村先祖所种植,与下寨村同龄,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经历了多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为了保护好这组古榕树,当地对霞寨古榕进行了修缮,巧用水泥做成仿真木头门支撑着树干,形成“霞寨古榕”门,使其经历风雨也能屹立不倒,同时也形成一个独特景观;榕树冠荫下还制作了仿树干的石凳石桌,打造了清幽的休憩之所,村民常常在树下品茶闲聚,锻炼身体。
这里已成为一个乡村旅游景点,常有周边游人慕名前来观光,也吸引了绘画和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创作。
“十八丛榕”同心守护乡里
位于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竹宅路的“十八丛榕”,是清乾隆年间村民为抵御东北季风袭击而栽种,蕴含了“同心协力、守护乡里”的村居文化。十八棵榕树错落分布,茂密的树冠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片庞大的树阴,是夏天纳凉的好地方。
据村民介绍,清乾隆年间,村子常遭受东北季风吹袭,庄稼受损,竹宅片区陈姓“忠”字辈兄弟18人,每人在围溪边栽种下一棵榕树,有效为村庄抵御了季风。
这片茂密的榕树林,一度环境杂乱无章,随着前美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整村人居环境获得显著提升,“十八丛榕”树阴下铺设了砖石,每棵树筑起树坛,树旁设仿木头的桌椅;树林前的溪流也整治得清澈如镜,轻舟荡漾,榕荫低垂,如诗如画。
如今,这片榕林既成村民休闲小憩之所,也为前美村增添了一处集历史人文和生态文明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母子榕”讲述乡村红色故事
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河溪密布、古榕众多,自然风光旖旎,同时有着很多红色革命遗迹。在建设美丽乡村时,该村利用古榕树和红色历史有机结合打造了母子榕红色公园,使这里成为集红色革命教育、休闲观光、农家体验于一体的红色休闲旅游示范基地。
母子榕红色公园以一株300多年树龄的“母榕”和四周几株60多年树龄的“子榕”为主景观,结合周边的红色革命遗迹和自然生态,先后建成湿地公园、小北山革命纪念馆、红色陆路、红色水路、革命红亭、红色长廊、交通站旧址等景观,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红色休闲旅游带。
同时,公园周边的民居古宅经过保护式开发,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村里在潮水渠、村中沟、池塘及周边栽种了绿化树苗,纵横交错,形成了曲径通幽的湿地生态景观。这里还搭建了钓鱼平台和野炊体验营等农家乐活动场所,游客可以在这里垂钓、餐饮及休闲娱乐。
“古榕长堤”成天然避暑胜地
龙湖区鸥汀街道的蔡社社区,榕树之多可以用“随处可见”来形容。这里的古榕树沿着村中密布的水系生长,盘根错节、根深叶茂,形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景观,是一个深受画家喜爱的写生基地。
村居新津河畔上的古榕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很多树身自然形成“拱门”,遮天蔽日,是天然的避暑胜地。穿过北辰门,来到蔡社的老村落,这里古榕参天,榕树下是一座座错落有致的传统潮汕民居,不少祠堂老屋修缮之后,文化内涵也获得了更好的呈现,和榕树共同组成了蔡社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相融合景观。
以前的蔡社村道狭小崎岖,环境脏乱,榕树美景“养在深闺人未识”,随着近年人居环境的不断整治,对古村自然和文化景观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这里重现了鸟语花香、水清鱼跃的景象。往日杂草丛生的荒地平整成开放式公园,有凉棚和石径,有古榕遮阴,环境十分优美;新津河边的道路平坦,汽车可以开到堤旁;大堤上修成了绿道,可以沿着河边在榕荫中慢跑。
“龟石门”榕石缠绕百载乡愁
濠江区马滘街道的凤岗社区,历史悠久,古榕苍苍,有的古榕与巨石盘根错节交缠在一起,形成独特景观。最为特别的就是位于珍珠娘娘庙前广场西侧的“龟石门”。
龟石门由一块“龟石”和一块“蟹石”组成,两石之间天然生成一道石门,只可容两人并排通过。有趣的是,两块石头上方都附生有榕树,树龄都已达110多年,有的树根已有碗口大小,树根与石头虬结缠绕,在石头表面形成“狰狞”的网状筋脉。两棵古榕的树冠在空中交织成浓密的华盖,构成了“龟石门”的“门檐”。
龟蟹象征长寿和健康,经过这道门可以沾上吉祥福气。这里是凤岗村北出口,以前乡人从这里出村,都要走过这处“龟石门”,到珍珠娘庙祈福;正月十七的凤岗珍珠娘娘庙会,更有成千上万前来朝拜的香客都会从这道石门跻身而过。这里是旅外游子难以忘却的乡愁记忆之地,随着附近凤岗湿地公园的建成,这里也成为一处乡村旅游胜地。
“腰佝榕”生生不息独树成林
在濠江区礐石街道的葛陈社区,藏着一株令人震撼的“树王”——“葛园腰佝榕”。这棵古榕树已有500多年历史,历经沧桑却依然生机勃勃,树冠遮天蔽日,独木成林。
走近这株庞然大物,只见榕树主干和周围不少粗如小树的树根连在一起,使树身魁梧雄壮,横面足有六七米宽。依着榕树主干建有一伯公庙,伯公庙的后侧没有再垒砖墙,直接由树干形成天然墙体。
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榕树伸出了成千枝干,枝干上又长出无数气根,有的扎入泥土,形成新的树干;有的则在空中交织,宛如天然的藤蔓迷宫。
这棵“腰佝榕”不仅是自然的奇迹,也是葛陈社区历史的见证者。近年来经过当地社区的悉心保护和升级改造,树下设有石桌椅,成为环境幽雅的休闲空间,更成为葛陈社区的标志性景观,吸引着游人前来观光打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