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封开构建多元生态补偿体系深化集体林权改革

  作为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探索县之一,今年以来,肇庆市封开县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推出“司法碳汇+林权改革”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司法实践激活森林资源价值。该县运用认购林业碳汇方式代替生态环境损失赔偿责任,构建多元生态补偿体系,推进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为全省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封开样本”。截至目前,该县已审结涉林案件4起,引导赔偿碳汇损失超700吨。

  “2022年,因管理不到位,欧某雇佣的伐木工人越界伐木造成林地损失186.51亩。案发后,欧某已自行完成补植。然而,生态修复非一日之功,补种树苗并不足以弥补生态系统功能全部损失,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恢复此前生态功能。”去年,在一次勘察现场,封开县林业局技术人员梁明向封开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蒙艳华指出生态补偿机制上的困境。

  “生态环境修复专业性强、耗时长,加上当事人修复能力不足,补植难以实现真正复绿,甚至会造成二次破坏。碳汇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这些弊端,还能达到弥补森林固碳损失的效果。”经过多方讨论,该县各部门酝酿出了共识:补偿的关键在于为树苗成长为大树期间的固碳损失“买单”。按照最高法倡导的司法理念,坚持生态修复优先,引导当事人在生态修复基础上自愿认购碳汇是破题点。

  今年2月,封开县法院、封开县林业局联合制定《关于在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案件中开展生态修复适用林业碳汇赔偿机制的工作指引(试行)》,构建“技术测算+市场定价+资金管理”全链条体系。该县通过跨部门协作与林权改革配套措施,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路径。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环资案件中其他评估损害项目相比,碳汇损失计量鉴定不收取费用,并且时长能够缩短至8个工作日以内,大大提升司法实践的效率。

  固碳功能损失怎么定量?据悉,林业技术人员依据《封开县刑事司法林业碳汇损失量计量方法(试行)》,开展碳汇损失量测算工作。例如,在欧某滥伐林木案中,法院引导其认购碳汇并补植复绿,通过“补植+碳汇”双重修复,实现生态功能拓展;在陈某替代性修复案中,封开法院创新推出“森林管护+碳汇赔偿”模式,当事人通过两年巡山护林履行修复义务,并缴纳1.6万元碳汇赔偿金,实现“劳动代偿”与“经济补偿”结合。

  封开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司法碳汇+林权改革”双轮驱动,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林业碳汇赔偿,是将森林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路径,也是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有益探索。

  下一步,封开县林业局将与法院共建碳汇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对原地修复不具备条件或效果不佳的根据条件集中到基地补植复绿,并协同解决涉碳案件审批机制、折算林业碳汇技术等难点,推动破坏者向修复者、共建者转变。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