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探索生态保护与村集体增收双赢路径,4月23-24日,珠海市自然资源局赴担杆岛猕猴自然保护区,联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专家团队,与属地村集体共同开展“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示范项目”,现场指导种植灵芝300株,以科技赋能海岛特色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党建引领 把“专家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活动当天,珠海市自然资源局、淇澳担杆岛保护区一行,与担杆镇、村党员干部深入交流,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合作不仅是技术帮扶,更是为村集体探索一条‘党支部+科研单位+农户’的可持续致富路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专家林永标教授现场演示灵芝种植技巧,从菌棒选育、湿度控制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培训村民,并建立长期技术跟踪服务机制。
生态共赢 林下经济激活“绿色银行” 担杆岛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湿润,是仿野生灵芝种植的理想场所。项目严格遵循“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原则,利用林下空间种植,既不破坏生态,又能提升林地附加值。“一棵灵芝成熟后能卖到300元以上,这片试验田成功后,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真正把这片青山变成“金山”!”该村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据悉,该项目收益将优先用于保护区生态保护、村内基础设施改善和困难群众帮扶等。
科技护绿 无人机+智能监测筑牢生态屏障 活动还前往二洲岛开展巡护工作,重点检查盗挖珍稀植物、破坏生态等违法行为。针对海岛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传统巡查难度大的问题,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提出要联合局测绘科、测绘院等技术单位,尽快落实无人机巡航、红外相机监测等科技手段,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管网络,通过智能识别和实时预警,更高效地保护这片绿水青山。担杆村也表示,将配合保护区采用新技术手段共同守护生态资源。
书记赋能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作为“书记赋能工程”项目,此次行动通过“保护区党支部包抓、专家结对、村支书主推”模式,强化基层组织带动能力。村党支部书记梁海东带头成立灵芝管护小组,组织村党员干部参与日常管理,未来还将对接电商平台拓宽销路。“以前守着青山没路子,现在专家教我们‘点绿成金’!”参与种植的村民代表感慨道。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导入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业态,助力担杆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