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陆河县将茶产业作为兴业、强县、富民的重要抓手,以工业化思维推动茶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构建起“种、产、销、融”全链条体系,让一片片绿叶子变成一张张钱票子。现有涉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2024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1万亩,产量4650吨,综合产值4.6亿元。
强化要素保障,夯实产业根基。陆河县构建“政府引导+资金保障+项目护航”支撑体系,强化茶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有效破解茶产业发展瓶颈。一是以政策固基础。成立陆河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班,组建茶产业协会,谋划编制陆河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出台系列扩种扶持政策,力争2027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用好用活各级涉农政策,统筹1200万元建设茶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0余万元开展茶文化系列活动及品牌推广,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二是以科技增活力。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一带两心三区”,聚集现代生产要素,突出集群成链,推动茶产业拓产增值。科技赋能茶品质提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省农科院陆河茶叶标准化生产专家工作站,推广“茶一林一草”复合种植模式,助力减少水土流失、提升茶叶品质,茶叶价格实现翻番。注重本地人才培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调研学习,育人才提品质,不断改进种植与加工技艺,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以投资促发展。建立茶叶全产业链项目库,将其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引导南万镇社会资本投资约4900万元参与茶产业生产和管理经营,充分发挥社会投资的积极作用。目前,该县种植有白叶单丛、蜜兰香单丛、金萱、鸭屎香、黄金叶等多类品种,陆河县金春茗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家企业获省生态茶园认定,获评企业数占全市三分之二。
贯通平台渠道,拓展市场空间。陆河县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式营销网络,创新“生产+科技+营销”体制机制,打通“从茶园到茶杯”途径,近三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25%和9.43%。一是平台拓渠道。鼓励茶农用好电商平台,开设企业旗舰店,进行产销合作,构建线上茶叶营销网络。联合拍摄“陆河高山云雾茶”宣传片,点击量破300万,荣登字节乡村计划的重点项目“山货上头条”,进一步拓宽网上销售渠道。二是品牌塑优势。整合白叶单丛、鸭屎香等特色品种资源,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体系,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标准化产品体系,强化品牌效应。面向全球启动茶叶区域品牌征集活动,打造了“云上陆茶”区域品牌,进一步提升陆河茶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三是帮扶辟新路。依托“纵向帮扶”“双百行动”等帮扶力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茶博会、深圳国际茶博会等各大展会,推动陆河茶叶“出山进城”。同时,发挥帮扶单位平台优势,积极引入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省茶业行业协会、中国(广州)国际茶博会组委会等行业资源,推动陆河茶叶上架省消费帮扶平台,拓宽茶叶销售新路径。
推动茶文旅融合,赋能绿色经济。陆河县深挖陆河客家茶文化内涵,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茶园+文化+旅游”多元业态,全县涉茶规模企业超50家,带动3000余户茶农实现人均增收超万元。一是文化铸品牌。挖掘茶文化历史,创新融合方式,举办沉浸式茶文化系列活动,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有效提升陆河茶产业的文化属性和品牌价值。陆河县首届斗茶大赛近日在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精彩“开斗”,塑造茶品牌,推广茶文化,助推陆河茶叶品牌响起来走出去。发布“客韵新城,活力陆河”城市形象IP,上线“陆河是个好地方”官方视频号,组织开展2025大湾区(陆河)周末草坪音乐会、无人机表演、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让游客从“过客”变“住客”。二是旅游创效益。发布茶文旅精品线路,串联南万镇、新田镇、上护镇等茶叶主产区,推动“茶田变景区茶农变导游茶品变商品”,创新推出“南湖茶事”茶咖馆等文旅融合产品,打造茶特色消费场景,“五一”期间吸引了超47万人次游客,旅游总收入突破1.5亿元,接待过夜游客量同比提高73.66%。三是引流促转化。注重宣传预热引流,今年以来各级各类媒体发布陆河茶活动宣传信息200多篇次,在“春茶开采节”“共迎十五运健行活力陆河”五一徒步等活动,现场设置茶产品展销,“五一”单日摊位吸引游客超万人,实现“人流量”反哺“茶经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