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奋力绘就“林城相依” 新图景

  近日,一场聚焦生态建设的盛会——全省绿美点建设技术培训班在东莞拉开帷幕。全省各市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齐聚于此,在交流互鉴中探寻绿美点建设管理的创新之道,共同学习规范建设要求、资金项目管理及问题整改经验。作为东道主,东莞以松山湖科学郊野公园、水濂山森林公园碧玉湖绿美点为 “实景课堂”,向全省同仁展示“东莞式”绿美点建设的硬核实践,诠释生态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发展密码。

  高位擘画,科学铺展生态画卷。东莞深知,绿美生态建设需谋定而后动。东莞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一套《深入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实施方案》锚定方向,七道绿美东莞林长令层层压实责任,为生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在空间布局上,东莞主动融入大湾区生态共同体,以南部山脉森林、东江河流湿地、狮子洋滨海湿地为基底,精心勾勒150公里环莞绿美生态圈。东江流域绿美带与东南森林绿美带交相辉映,将城市镶嵌于绿色脉络之中,一幅“林城相依”的蓝图徐徐展开。

  因地制宜,雕琢特色绿美样本。东莞地域多元,六大区域资源禀赋各异。立足这一实际,东莞精准定位,因地制宜打造“一地一特色”的绿美格局:有的区域以湿地为核心,构建生物多样性乐园;有的区域依托山林,发展生态文旅产业。同时,东莞以“全域共建、绿美引领”为原则,构建起“省-市-镇-村”四级绿美体系。12个省级绿美点项目如璀璨明珠,带动100个市级绿美典型项目、455个镇村级涉林涉绿项目协同发力,形成星罗棋布、全域开花的生态建设新格局。

  科技赋能,激活生态发展动能。东莞出台绿美乡村技术指引,组建由58人构成的12组“林技轻骑兵”对接服务组,深入一线开展729次技术指导,提出1231条专业建议,为绿美点建设筑牢技术根基。同时,积极推动广东珠江口城市群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以科研力量赋能生态保护与修复。

  在推动生态效益转化上,东莞更是创新不断。南城街道将水濂山碧玉湖公园绿美点建设、“百千万工程”与镇村绿化深度融合,让森林与城市无缝衔接,让绿色福祉浸润市民生活;茶山镇以开放姿态引入社会资本打造超蓢牛过蓢片区绿美点,开发森林文旅项目、打造特色民宿,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60万元,走出“生态+经济”双赢之路;大朗镇则深挖本土文化,依托凤山郊野公园绿美点举办“凤山情缘”文化节,让民俗文化与生态景观碰撞出独特魅力,成为东莞生态文化的崭新名片。

  未来,东莞将继续持续深耕绿美点建设。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深化融合发展,推动生态效益高效转化,以一个个绿美点为支点,撬动全域生态品质跃升,让千万市民共享绿美生态家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莞新篇。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