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香洲让古树稳稳安家

  在珠海香洲,224株古树名木正被一套细致入微的“守护套餐”环护着,在城市发展中稳稳扎根、延续生机。

  香洲家底:每棵古树都是“带着乡愁的文物”

  漫步香洲街巷,藏着不少“树界老祖宗”:

  北山村杨氏大宗祠前,160岁的玉堂春是珠海仅存两株的珍品,为清代名将杨云骧所植,见证着“忠孝廉洁”家风传承。

  北岭愚园内,“夫妻树”枝干交缠、冠幅相拥,共同见证了民国工商业家徐润打造的园林,在香洲的城市发展中重焕生机。

  梅溪陈芳故居中,130年的白兰与菠萝蜜,是当时夏威夷“糖王”陈芳跨洋引种留下的生态遗产,如今仍在牌坊下静静生长,成为华侨文化与生态传承的鲜活见证。

  截至2025年,香洲区共有二级古树7株、三级古树216株、名木1株。这些树木早已超越自身的生态价值,成为城市的“活史书”。

  定向保护:给身边古树筑起防护网

  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江门市自然资源局香洲分局制定了《特殊生长环境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指引(试行)》,明确规范相关处理流程。当古树名木的活枝与建筑物、电线等设施相互影响并存在明确安全隐患,或对居民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造成持续性影响时,经评估备案,可以对枝条进行适当整理修剪,杜绝“一刀切”或其他极端处理方式。以不伤害古树生长为前提,通过严格流程及科学干预,避免人与古树在有限空间内的资源争夺冲突,从而实现空间协调。

  科技护航:为古树办“智能身份证”

  保护古树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香洲区古树已实现“三网覆盖”保护:电子档案网:每棵树都有“一树一档”,胸径、冠幅、经纬度等数据实时更新,与项目审批联动,施工前先查 “树坐标”;二维码身份网:扫描树牌二维码,古树的树龄、故事、一目了然;动态监测网:巡护团队结合无人机探查树冠、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实现精准管护。9月下旬成功为南屏社区古树修剪危险枯枝,避免安全事故。从一份份古树保护责任书到“认种一棵树”的亲子植树活动,珠海香洲正在形成“专业管护+制度保障+人人参与”的古树保护新格局。

  如今,北山村杨氏大宗祠的玉堂春古树已悄然开花,北岭愚园“夫妻树”种植环境持续优化、陈芳故居古树灌溉系统完成升级……每一项呵护古树的细致举措,都是对“保护古树就是保护历史”理念的生动践行。正如一位热心“老珠海”市民所说:“看见香洲这些古树枝繁叶茂,就知道这座城市的根还在。”这既是对保护古树工作的最好肯定,也是对城市文明延续的温暖期许。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