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摄影师陈剑云、河源观鸟爱好者傅昶玮在河源市东源县东江国家湿地公园巡查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俗称“禾花雀”)。这是近年来在东源县内首次观测到该物种活动的影像记录,标志着当地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候鸟栖息条件明显改善。

黄胸鹀素有“稻田精灵”之称,主要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地多在中国南方。由于全球栖息地丧失及历史上捕猎等原因,该物种数量锐减,被列为极危物种。此次在东源再度出现,反映出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度与稳定性正不断提升。 据悉,东源是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境内有两大国家森林公园、两大国家湿地公园,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48%,还有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万绿湖,是首批五个“中国好水”水资源之一。 因绿而名,“逐绿”而行。东源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加强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重点实施了植被恢复、生态补水、滩涂整治、修复湿地植被、建设和优化生态浅滩、滩涂栖息地等;持续开展候鸟保护宣传,倡导保护生态环境,为候鸟迁徙和越冬提供安全、宁静、优质的栖息环境,奋力当好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主力军。 东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候鸟迁徙重要通道,是连接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的重要节点。随着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湿地生境质量显著提升,鸟类种群数量和多样性持续增长。黄胸鹀的出现,正是东源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生动体现。东源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东源将继续加大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完善湿地监测体系,推动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绿美生态成果。同时,呼吁广大群众自觉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爱护野生动物,发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并向相关部门举报,共同守护美丽东源,珍爱绿美生态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