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母亲节,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科普志愿者们带着山林的温柔与智慧,“兵分两路”走进大湾区,为特殊儿童亲子家庭讲述生态故事;在佛山的自然教育基地,带孩子们见证蝴蝶破茧的奇迹。两座城,两场关于生命与爱的对话,让40个家庭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收获了最特别的自然礼物。
珠海站|海风里的自然疗愈课
当天上午,科普志愿者陈少平和鞠敏带领20组特殊儿童亲子家庭走进珠海市香山湖公园。孩子们或聆听陈老师讲述珠海的市花市树的故事,或者感受门口那弥勒异木棉有趣的形态;或仰头凝望凤凰木火红的花簇,听老师讲述花朵如何在烈日下绽放。老师还把一株貌不惊人的土沉香化作几十年的故事,讲述它与“香山”二字的关系,讲述因为莞香贸易而得名香港的历史,让看似平淡无奇的植物变得生动有趣。当春风拂过香樟的枝叶,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孩子突然指着火焰木的花轻声说:“像火焰!”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天地里,特殊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与植物对话,而自然也以包容的姿态,为每个孩子打开感知世界的独特窗口,让生命的美好在彼此心间静静流淌。
陈老师更是捧出亲手种植的萱草花——这种被誉为"中国母亲花"的植物,从播种到绽放足足守候了235天。"古人说'萱草忘忧',就像妈妈总想把最好的爱都给我们。"让孩子们挑选把最美的萱草花送给自己的妈妈。20束带着温度与爱的萱草花在妈妈们的手中轻轻摇晃,害羞的孩子们泛红的耳朵尖像萱草初绽的花苞,被自然疗愈的孩子们也学会了用花开的方式向妈妈诉说爱意。
佛山站|破茧成蝶的自然生命故事
同一时间的佛山云勇国家森林公园,20组家庭正在经历一场神奇的生命教育。作为昆虫界里最被大众欢迎类群,蝴蝶是人类熟悉而又陌生的物种。课堂上,科普志愿者苏俊荣帮助亲子家庭重新了解了蝴蝶的生长历程、生活习性,并以蝴蝶为例,探讨了益虫和害虫的定义以及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态度。
这个母亲节,我们在大湾区播下两粒不同的种子:一粒教会我们以更包容的心倾听自然,一粒让我们以更温柔的姿态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