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发挥植物园的科普宣教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水平,广州市云溪植物园于2025年招募了120位热爱自然、热心公益的志愿者,自三月启幕以来,共开展了三轮志愿者培训活动。5月11日,最后一轮志愿者培训落下帷幕,志愿者们风雨无阻地完成了全部的培训内容。经过入门培训和专题培训,志愿者已经初步掌握了基础的自然教育知识,在自然教育认知、自然观察、植物入门、小微湿地、鸟类观察、活动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走近自然:自然教育知识学习
培训伊始,导师们引导志愿者们用自然材料制作自己的自然名牌,建立起个人与自然、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也由此正式踏上一场关于自然、自我与教育的探索旅程。通过导师介绍和视频讲解,志愿者们对这座融合自然之美与艺术气息的植物园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大家不仅了解了它的生态价值、文化内涵,也深入体会到其所承载的自然教育使命。
走近云溪:自然观察体验实践
除了室内的自然教育知识学习,导师还引导志愿者们走进云溪,充分打开五感,去聆听风的声音、触摸泥土的温度、看见生命的律动。在这一场户外的身心沉浸之旅中,志愿者们闭上眼,嗅闻辨认植物的气味;伸手触碰形态各异的叶子,感受不同叶子的独特质感。在五感训练中,大家不再是匆匆的过客,而是自然的一部分。
走近生活:实操能力训练
从第一朵木棉花的盛开到结果飘絮,从鸟儿的繁殖到育雏,志愿者们在时光轮转间记录下生命的痕迹。他们测量过木棉的树径,触摸过木棉的花瓣果实;观察过鸟儿灵动的身影,用画笔记录飞羽的姿态;也检测过小微湿地不同点位的水质,实地观察和体验小微湿地的净水功能以及在生物多样性维持方面的重要性。一份份观测表,一张张手绘图,一串串实验数据,都是他们与自然对话的印记。
通过情景模拟和分组讨论,志愿者们提升了对自然教育活动安全性的把握,无论是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还是户外活动中的小意外,都能够以从容心应对,为之后的志愿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最后一场培训圆满落幕,这段从春日启程、穿越夏初的成长旅程也暂告一段落。期待经过系统培训后的志愿者们能够积极参与到云溪植物园自然教育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传播知识与热爱,成为自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让自然教育的光照亮更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