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广州市儿童公园的童心步道成为一片充满欢声笑语的绿色海洋。秉持“一米探自然”的儿童友好理念,广州市儿童公园精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五小径康养体系”——童心步道。步道位于公园北侧,串联起生态花园、生态浮岛、林间、鸟丘等各个自然生态景点,从嗅觉、听觉、触觉、视觉到知识启蒙,为不同年龄段人群定制沉浸式自然体验。从6月落成以来,在暑期两个月间,从深度体验、多元共融到创新共建,童心步道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让广州市的少年儿童一起打开感官,沉浸式体验自然“森”活的无穷乐趣,收获一份独一无二的夏日成长礼。

打开五感,趣享自然“森”活
今年暑期,广州市儿童公园充分动员了800多人的自然教育志愿者社群,进阶培训了20余位志愿自然讲解员定期开展“童心探自然”主题自然讲解活动。 7月和8月的主题为“识别广州花”,让游园的少年儿童开启“自然半小时”,在认识广州常见花卉的过程中,建立起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归属感。讲解受众超过上万人次,成为公园为亲子家庭游客提供的高品质公共服务。

同时,公园与专业自然教育机构合作,举办了80多场自然疗愈、观鸟、植物观察、自然育儿等多元内容的自然教育课程,累计吸引了近5万人参与。这些活动用童心步道带领亲子家庭“愈”见自然,共度亲子自然康养周末,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种子,实现了“在自然中教育,在体验中成长”。
多元服务,爱在自然共融
广州市儿童公园始终致力于提供多元化、包容性的自然教育服务,让每一个群体在公园都能享受到优质且切合需求的自然体验。园区不仅开展了关爱来穗儿童、传递城市温情的“关爱小候鸟”活动;还联合举办了“艺想无界·自然艺术营”,助力特殊教育需求儿童、流动儿童、普通城市青年在自然中共同感知、表达与协作中,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自然中寻得共鸣、融合成长。这些举措共同彰显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与温度,真正体现了“自然无界、教育无障”的包容性理念,让自然教育成为连接不同群体、促进社会融合的温暖力量。

科研跨界,“大手”牵“小手”
作为自然教育新阵地,童心步道也成为搭建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与少年儿童交流的桥梁。“博士科普进公园”系列活动邀请到植物学、生态学等专业领域的博士,为少年儿童带来植物学、昆虫学、生态学等专业领域的自然科普知识与科研最新进展,活动点燃了儿童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公园联合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暑期高校学生自然教育实践项目”培育了一批大学生自然教育讲师,他们除了为少年儿童带来专业的自然教育课程,还向爱好自然的孩子们展现了未来的专业选择;而大学生们也走出课堂、走进一线的活动带领场景,让他们在实践中明确职业方向。

共建共享,童心童创同享
广州市儿童公园积极创新探索“共建共享”的自然教育新模式,引导儿童从游客转变为“公园小主人”,从活动的参与者成长为公园的建设者。“自然艺夏”工作坊中,孩子们与家长在专业步道师指导下,携手专业步道师共同铺就了充满童趣的“蝴蝶飞”手作步道,这段步道也成为童心步道的明星宣讲点之一。受手作步道的共创共建启发,当参观游览到用于昆虫保育的本杰士堆时,小朋友们主动拾取枯枝落叶,为小昆虫的家“添砖加瓦”,协力构筑生态栖息地。

这个暑期,在童心步道“愈”见自然,不仅是自然教育的实践,更是城市与童年、人与自然之间的温暖对话。从这里开始,孩子们真正走进自然、感知万物,在城市的绿意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未来,广州市儿童公园将继续深化多元服务、共建共享理念,进一步拓展自然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让更多孩子在自然中快乐成长、自信表达,书写儿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