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出绿美广东引领,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多个方面积极建言“绿美广东”建设。
将绿美广东‘六大行动’融入立法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委员黄诚宽认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带来的生态福利,能够进一步放大各地区生态优势,助力高水平推进绿色转型。如何关联多个政策,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有效释放绿色发展动力,将是未来广东各地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需回答的考题。为了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财政转移支付、考核机制等制度设计都需要因地制宜,有所倾斜。
另外,他表示,从立法工作的角度而言,要将绿美广东‘六大行动’融入立法,以更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体系,协同推进绿化、治污、‘双碳’等各项工作。今年,他还将重点推动生态环境教育条例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制推动环保教育,让绿美广东的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强化科技支撑建设绿美广东
省人大代表、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副所长杨凤玺从三方面作出建议。她建议强化科技支撑,以绿美广东大行动为核心,建设南粤秀美山川。广东具有大量观赏价值和应用前景很高的珍稀资源,通过强化这些优异资源的创新利用并进行示范推广,通过科技支撑来促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在绿化造林方面,她建议,提高全省的森林、园林等植被覆盖率,努力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园,完善休闲游憩设施,满足大家绿色宜居需求;加大乡村河湖湿地、古树名木等保护力度,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和修复,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她还建议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生态惠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特色经济作物与配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进优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发挥花卉苗木产业大省优势
省人大代表、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晓云建议,要注重乡土树种、乡土植物的挖掘、驯化和规划种植,保护本土植物和生物多样性并加强外来生物调研和风险评估,同时开展植物新品种开发与培育,以科技手段赋能绿化产业、净化空气和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她建议,城市绿化更新要充分考虑品种多样化、多层次、多季节植物搭配应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不同区域、路段呈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绿化带、景观点。
“要充分发挥广东优势特色花卉、绿化观赏苗木产业大省和山多、果树品种多等特色水果产业优势,合理优化提升绿化产业布局。”周晓云表示,还要推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尤其是引导落实乡村房前屋后种树、种果、种花、种菜等一体化综合治理模式,提升全民爱美爱绿意识,打造生态、文明、卫生的美丽乡村。
高标准规划建设生态廊道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佛山市委会主委、三水区副区长罗俊宇呼吁,加快省域范围内各城市的生态廊道互联互通建设,完善森林生态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群生态资源总量和质量,提升城市群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推动城市群生态福利共建共享,打造世界级湾区森林城市群。
其次,高度重视生态廊道沿途生态资源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修复,高标准规划建设生态廊道,促进连通性的打通,完善生态功能,减少生境破碎化。
此外,罗俊宇还建议,进一步挖掘生态廊道的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实现自然与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多元化赋值生态廊道。同时监测动植物种群的变化,反映生态廊道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过程中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多维度监测生态廊道,努力把生态廊道建成绿色廊道、动植物廊道、安全廊道、人文廊道、幸福廊道,打造我省新的“绿色名片”。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省政协委员、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所长张修玉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做好如下重点工作。
首先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开展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林木、药用生物等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编目。
其次,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通过构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网络空间,推进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完善顺畅连续的野生动物生态廊道。同时加大珍稀濒危物种就地保护力度,扩大自然保护地日常巡护范围、增加巡护频率。
另外,张修玉建议,对受损严重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栖息地开展科学修复,改善物种栖息地质量,扩大适宜栖息地范围。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加快总体规划编制,优化建设各类迁地保护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