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之后,如何“优化”“美化”?一份提升森林质量的粤闽记录

  “福建是全国第二个消灭宜林荒山的省份,那大家知道第一个是哪里吗?”近日,在福建林业生态文明成果展示厅,讲解员讲到造林绿化成效时,向前来参观的南方日报、广东省林业局联合调研组卖了个关子。

图片

  “广东!”有参观者脱口而出,现场所有人会心一笑。1991年3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植树造林表彰动员大会,广东被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称号。

  30余年来,“绿起来”的粤闽大地着眼于提升森林质量,正逐步向林“优”山“美”迈进。

  “绿化”之后

  森林质量仍有提升空间

  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消灭宜林荒山省份的故事,还要从1985年说起。那一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造林绿化会议,会上全面阐述了“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的决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部署实施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统筹推进森林碳汇工程、生态景观林带工程、森林进城围城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目前,广东森林覆盖率达53.03%,全国排名第五。

  “广东在‘绿起来’之后,森林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表示,“过去,广东荒山荒地多,因地制宜种植了大面积松树、外来速生相思树等先锋树种。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大部分纯松林、速生相思林逐步退化为低质低效林,森林作为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绿化”之后,如何“优化”“美化”?多年来,粤闽两地林业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图片

  护林十年

  从守湖人到“赖百通”

  “保护好这一湖绿水,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赖志东是河源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副局长,工作内容既包括新丰江库区造林护林,也涉及水产和渔政等。

  十年来,赖志东走遍了万绿湖库区的每一个村落。谈起库区的956种植物和270种动物,他如数家珍。同事们给他取了个外号——“赖百通”。

  2013年,赖志东从河源市东源县灯塔镇政府调任到新丰江林管局,并随之把微信名改成了“守湖人”。他明白:在万绿湖,护林是为了养水。

图片

  “3月很适合营林造林。”赖志东表示,近几年,由于持续干旱,万绿湖水位下降。为了加强干旱时期整个湖区生态系统的保护,新丰江林管局加强了营林造林的措施,特别是做好高质量水源林抚育和造林工作。

  从旅客的眼光来看,万绿湖已足够“绿”。自湖中环视四周,满眼皆绿,新绿青嫩,老木苍郁。但赖志东看到了问题的所在,森林不应仅止步于“绿化”,满眼绿意的万绿湖区还依然存在着森林整体质量不高、林分结构不够合理、景观层次不够丰富、经济效益还比较低下等问题。

图片

  乡土阔叶树种取代低质低效林,是赖志东这十年来亲历的诸多变化之一,他也感受到了群众环保意识从弱到强的转变,见证了科技加持下工作效率的提升。

  近些年,在提升森林质量的同时,当地野生动物也频繁出现,他们相继监测到小灵猫、穿山甲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水鹿的影像。

图片

  专注科研28年

  一棵杉木做到底

  在福建洋口国有林场,与赖志东几乎同龄的林场科技科科长叶代全,每年都会去营建于2020年3月的杉木第3代杂交子代测定林,对每棵试验树进行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数据观测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

  每一次去,他观测杉木的身势会随树高发生变化:最初埋头栽下树苗,1年后弓起右臂触碰树尖,再一年后,他站在繁盛的杉木旁,纵使伸直手臂,也只能企及树高三分之二处。

  如今,叶代全穿着一身迷彩服,站在杉木林间,几乎淹没在丛丛绿色之间,只看得见脸上泛起的笑容和伸直的臂膀。

图片

  这片杉木林1985年扎根,在这里生长了30余年,种苗来源是洋口林场选育的1.5代良种壮苗,如今整片林子的亩蓄积量已经达到53立方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全国同类林分当中名列前茅,这都是良种增益的作用。”叶代全说。

  杉木种质资源是杉木育种芯片,其良种选育的过程周期长、困难多,改良一个世代要历经20年左右。

图片

  将杉木优良基因资源带回洋口林场进行嫁接保存,只是选育良种的开端。叶代全走在茂密的杉木林中,时不时驻足环顾,试验林里一般有两三千棵树,科研技术人员每年要开展观测工作,进行生长性状调查。

  就在这数千棵树中,他们要选出两三株树,“工作量是极其大的,选育强度也是很大的,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选出优树,选出良种”。

  从互不接近的幼苗到彼此树冠相连,叶代全参与研发并亲手种植的杉木在一天天长大。看着这些健硕的林木,他自豪地说:“就像看自己孩子一样。”

图片

  提升森林质量

  绘出亮丽底色

  粤闽两省交界处的梅州大埔县茶阳镇,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梅州市大埔中学退休教师王绍沪是茶阳人,他记得小时候,学校里长满了大树,像森林一样。但由于种种原因,大树被砍光,青山变荒山。近些年,情况好转,山林再次变绿。

图片

  “绿化”之后,要“优化”“美化”,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今年2月28日,《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正式发布,提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等“六大行动”,到2027年年底,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000万亩,森林结构明显改善,森林质量持续提高。

  如何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广东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日前正式印发,明确提出,2023—2035年全省将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总任务4626万亩,使全省森林质量大幅度提升,森林结构更加优化,单位面积森林生物量增量及碳汇能力进入全国前列,多树种、多层次的地带性森林群落成为南粤秀美山川的亮丽底色。广东省林业局还配套印发了《广东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技术指南》。

  早在这些文件发布之前,“美化”“优化”行动已经展开。

  3月3日,在新修建的河源九里湖步道,一处斜坡上横卧着一棵倒下的松树,对于“生病”的松树,新丰江林管局采取“即死即清”政策。同样在九里湖步道,变化正在发生,不远处茫茫绿色中显露出一抹红色,这些红叶石楠即是低质低效林改造的成果。2019年以来,新丰江林管局累计改造低质低效林1.02万亩,封山育林0.9万亩。

  在一代代林业人的持续努力下,粤闽两地林相持续提升。这几年,王绍沪回福建祭祖时惊喜地发现,一路上记忆里童年的“绿色”又回来了。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