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广东省林业局组织召开2023年全省湿地保护工作会议暨红树林保护专题会议,“红树林”成为本次会议最为关注的热词。会议透露,今年广东要营造红树林2043.51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1045.04公顷。至2025年,全省将营造红树林5500公顷,修复红树林2500公顷,建立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有省级以上重要湿地数量50处以上。
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州专员办二级巡视员王剑波出席会议,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云梅参会并致辞。会议由省林业局副局长王华接主持,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有关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苇分享了陪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的过程和体会,并通报了2022年广东省湿地保护工作情况和2023年工作计划。作为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广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2022年,广东持续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监管体系,推进湿地分级管理,深入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组织开展林草湿调查监测,逐步提升湿地能力建设。据统计,截至2022年,广东已建有国际重要湿地6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省重要湿地18处,国家湿地公园27处,省级湿地公园6处,湿地公园、重要湿地内自然教育基地达到19处,红树林等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作为湿地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红树林近年来被频繁提及。据悉,广东现有红树林面积达1.06万公顷,位居全国首位,同时红树物种种类多样性丰富,现存多处天然红树植物古树群落和珍稀红树植物小种群,整体资源禀赋优异,生态本底良好。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把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强化红树林保护监管和红树林湿地用途管制,大力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重点建设江门台山镇海湾、湛江雷州沿岸、湛江徐闻东北部、惠州惠东考洲洋等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致力将红树林打造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靓丽名片。截至2023年3月底,我省已完成营造红树林1598.89公顷,已修复现有红树林620.94公顷。
日前,广东省林业局还联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实施了《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提出我省将通过部署七大主要任务、实施六项重点工程,构建“两核五区多点”的红树林保护修复新格局,突出“两核”引领,夯实“五区”功能提升,“多点”示范红树林保护修复成效。其中,“两核”指“国际红树林中心”红树林文化推广核和“雷州半岛” 红树林保护修复综合示范核;“五区”指珠江口湾区红树林保护修复现代化示范区、大广海湾区红树林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大海陵湾区红树林优化提升区、环大亚湾区红树林防护提升区、大汕头湾区红树林生态维育区;“多点”指红树林保护修复成效示范重要节点。
陈俊光表示:“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绿色发展,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国宝’红树林,着力提升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服务功能,全面推进湿地和红树林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接下来,广东将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持续推进落实湿地分级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湿地和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机制。全力支持深圳市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探索建立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增加项目储备和资金投入,高质量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加快建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同时积极探索合理利用方式,依托美丽海湾、万里碧道、湿地公园和小微湿地建设,打造点线面结合的湿地生态绿意空间,增强湿地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着力打造一批湿地特色产品品牌,推动湿地生态产业集聚,打造“海晏河清、鱼翔浅底、水草丰美、鸥鹭齐飞”的南粤绿美滨海河湖。
会上,深圳、中山、韶关、江门等四市还做了典型发言。各地级以上市林业主管部门局领导以及负责湿地工作的业务科(办、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国家、省级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管理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