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协同推进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工作,6月14-16日,国家林草局一级巡视员郭青俊、生态司气候处二级调研员张国斌等一行赴韶关调研指导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工作。市政府蒋红林副市长、市林业局何秋懿副局长陪同参与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了韶关市碳中和研究院、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绿美广东示范点、仁化县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韶关始兴县高质量水源林造林成效点、韶关翁源县青云村首个林业碳普惠交易试点进行现场调研。
在韶关市碳中和研究院调研中,调研组一行听取了关于碳研院建设情况的介绍,交流了碳研院零碳5S粮仓项目的技术难点与破解思路等内容。郭青俊表示,碳研院以较高的效率推进国家‘双碳’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已取得显著成果,希望在碳汇监测平台搭建与完善上做出更多成绩。他指出,林业碳汇工作要找准着力点,首要任务在于摸清资源底数,韶关需落实相关规划战略制定以支撑国家林业碳汇试点示范市的建设。
在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绿美广东示范点、仁化县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中,调研组一行分别听取了森林公园管理处、丹霞山管委会就绿美广东、绿美韶关生态建设的情况汇报,对韶关市绿美广东示范点、绿美保护地资源保护、品质提升及增汇表示认可。郭青俊表示,韶关森林资源禀赋,深入推进绿美韶关生态建设,积极响应国家“3060”双碳目标,能进一步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助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他希望,韶关坚持以绿美广东、绿美韶关生态建设为着力点,继续重点发力,全力探索创建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实现碳中和提供“韶关路径”和有益经验。
在韶关始兴县高质量水源林造林成效点、韶关翁源县青云村首个林业碳普惠交易试点,当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迎风挺拔的米老排、楠木混交林,看到邻里乡亲们对林业碳普惠带来增收竖起的大拇指,调研组一行对韶关造林增汇、林碳普惠表示赞赏。始兴县胆源村2021年种植的高质量水源林经“一包三年、精种细管”,现树木平均树高达2.8米、地径约3.1厘米,最高可达4.2米、地径超4.5厘米,树木长势良好,林分郁闭度达0.2,基本实现了“一年成活、三年成林”的目标;翁源县青云村现有村民3500多人,从2015至2018年共核证省级碳普惠减排量6.08万吨,2021年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挂牌竞价,成交金额228.43万元,村民人均增收650多元,村民纷纷表示种好树就能卖“空气”,不砍树也能有收入,这样将更有信心保护好村里的这片绿水青山。
随后,调研组一行在市政府召开调研指导座谈会。会上,市林业局汇报了《韶关市林草碳汇试点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和林业碳汇试点建设情况,碳研院、太平保险公司、国寿财险公司分别就涉及林业碳汇领域作成果介绍。
蒋红林指出,韶关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森林分布广阔、资源本底丰富、林业碳汇开发潜力大。期待各级领导、专家多来韶指导调研,我市将紧抓“碳达峰、碳中和”新发展机遇,创新举措,积极探索,助力全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奋力推动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作出韶关贡献。
调研组指出,韶关市森林资源禀赋,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体现了韶关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系统保护和开发;探索林业碳普惠成效显著,率先在全省建立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均为林业碳汇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所编制的《韶关市林草碳汇试点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契合韶关本地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对接下来试点探索林业碳汇,助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着重要意义。
调研组强调,林业碳汇试点的探索和开发一是离不开新型人才,要紧密依靠林业专家教授、技术人才,要以碳研院为巢,筑巢引凤主动吸引和留住人才为韶林业碳汇试点服务;二是要结合本底实际,尽快摸清林业碳汇底数,明确未来愿景,规划建立碳库,做好档案资料存档,为即将到了的“碳达峰”“碳中和”做好数据支撑;三是要体现地方特色,要结合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扎实做好森林提质、扩面、增效,以造林绿化促进固碳增汇,探索研究提质和增汇之间的联系。
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规划院生态规划处、省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等陪同参加本次调研与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