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东莞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里,龙舟竞渡的鼓点不时响起,清澈的湖水倒映着两岸的绿树与村庄;汕尾上空无人机盘旋作业,对个别造林困难地、宜林荒山等地块进行“飞播造林”;而在英德市西牛镇,麻竹笋也争先恐后破土而出,成为当地经济支柱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剥皮黄金”……
今年以来,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全省各地以“绿美广东”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跑出“加速度”,南粤大地勃发绿美新气象。在6月20日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再次受到关注。
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表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聚焦在树,着眼在林,牵动的是广东生态系统整体性优化,增进的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综合效益,系之于你我他。”下一步,广东省林业局将紧紧围绕构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格局,聚焦“六大行动”,发挥综合效益,提升治理水平。
推进“六大行动”
绘就绿美新图景
广东是林业大省,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森林面积达到1.43亿亩,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3%;森林覆盖率53.03%,全国排名第5;全省林业产业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已经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然而,广东森林资源也存在森林蓄积量偏低、结构质量不优、抗病防害能力不强、生态功能不丰富等短板。
为此,2022年年底,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作出了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重点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全民爱绿植树“六大行动”,为广东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描绘了路线图。
6月20日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精准发力植绿护绿扩绿,持续用力减污节约降碳。
《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5月31日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7月1日起施行,夯实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法治基础。
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各项工作逐步推进,各地也因地制宜绘就绿美新图景,生态宜居水平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已全部出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或意见。
在此前调研中,汕尾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外,汕尾当地还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作为生态建设理念,打造众多城市公园以构建绿美人居环境。东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正努力打造“绿屏环绕、绿核引领、绿廊支撑、绿点出彩”的高水平城乡一体湾区绿心。此外,广州也提出“城园融合”的理念,全力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坚持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植物园建设与城市发展相融合。
全民植绿护绿
示范点县域全覆盖
如何精准发力植绿护绿扩绿?当前,广东正稳步推进林分优化。今年以来,广东省已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0.27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56.78万亩。广东还组织专家筛选绿美广东优良经济树种、景观植物、用材树种等,选育推广玉兰、香樟、榕树等乡土阔叶树种,指导各地坚持科学绿化,宜乔则乔、宜灌则灌。
在不断扩大的“绿色版图”上,广泛分布的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成为展示广东生态建设成果的综合窗口。广东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林长绿美园或其他各类已建、拟建的公园等,着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93个,实现县域全覆盖。
合力栽新苗,同绘绿美图。今年以来,南粤大地掀起了植绿护绿的热潮,线上线下义务植树活动蓬勃开展。
早在2月13日,广东全省各地就联动开展2023年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干部群众一同挥锹铲土、扶苗浇水,广泛种植高山榕、三角梅、香樟等乡土树种,为南粤大地增添新绿。截至6月28日,广东全省共开展各类义务植树活动5830场次,参加人次54.4万人。
近期审议通过的《条例》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民义务植树等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弘扬生态文明理念,鼓励支持新闻媒体、基层组织、林业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引导全民爱绿植绿护绿。
在6月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陈俊光介绍,广东林业将建立各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拓宽“认种、认养、认捐”渠道,让全社会共同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2023年,将建设100个各类主题林、10个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引导形成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新风尚。
实施生态富民
打造“粤林+”特色品牌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近年来,广东坚持以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绿色富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以“含绿量”赋能“含金量”,在创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进镇村林场发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
林业产业活力的释放,离不开林业体制机制的创新。广东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进一步放活林地经营权,规范林地林木流转;探索搭建社会资本参与平台、林业项目融资平台和林业特色保险平台三个金融类平台,完善产权激励、资源利用、金融等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还发动企业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广企业林、冠名林,策划各类植树场景,引导社会力量认种认养,丰富尽责形式。
在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中,陈俊光指出,广东要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发展,加快林业三产融合,打造林产品交易平台和若干“粤林+”特色品牌,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打通“两山转化”的广东路径。
围绕油茶、竹子、中药材、红树林、花卉苗木等广东特色产业,广东探索出丰富多样的“两山”转换路径。
2021年6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三方联合签署了“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协议,购买首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中和机构开展各项环保活动的碳排放,这是中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
在肇庆广宁的108万亩竹林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得到大力推广,目前已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
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广东还组织编制《广东省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完成油茶新造27.06万亩,低改及抚育13.02万亩。开展香榧引种试种,开展蒜头果、甜菜树、头状四照花等具有较高价值的树种引种可行性研究,努力拓宽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森林食品开发、林下经济发展路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