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省两会上,绿美生态建设成为关注焦点。来自茂名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从古树保护、产业发展、绿美乡村等方面各抒己见,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保护古树,让绿美建设枝繁叶茂
古树是一段历史,一缕乡愁,见证着城市的历史传承。茂名是中国最古老的荔枝种植核心区之一,有近2000年的种植历史,该市500年树龄以上的荔枝树有410棵,最老的古荔树已有1930岁。近年来,茂名多措并举保护古树名木,让古树名木焕发新机,成为富民兴村的致富树。
茂名林业部门通过登记建档挂牌保护,制定“一树一策”古树复壮方案,结合林长制建立“一古树一守护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成立古树保护专家组实行定期体检,推行古树名木保险项目等方式,积极开展古树保护和抢救复壮工作,让古树“老有所依”。
在此次会议中,省人大代表、中国农业银行信宜市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陈雷参考各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保护古树名木提出更深远的发展建议。他认为,古树名木保护应建立所在单位投入为主,县财政投入为辅的投融资体系,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开展古树认养活动,设立古树名木保护基金,接受各方资助、捐赠等,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陈雷建议,活化利用好古树景点,结合旅游休闲、自然教育等内容,协同构建“树与村相依、树和人相容”的高质量乡村绿美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文旅和研学活动吸引游客,促进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给当地村民带来经济效益。
壮大产业,林业经济增添绿美建设成色
2023年,茂名市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三大效益”,着力在“护绿、增绿、用绿、兴绿”上下功夫,发展壮大林业产业,不断提升绿美茂名的综合效益。目前,茂名全市经济林种植面积约401.2万亩,年产值约400亿元,从业林农100多万人,人均年收入超万元。以荔枝、龙眼、化橘红、三华李、沉香和油茶为代表的“六棵树”,是茂名经济林产业的金字招牌。
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联组会议上,省政协委员、茂名市林科所所长、研究员林思诚提出建议,“整合‘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相关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
林思诚认为,在“六棵树”当中,化橘红产业尚处于培育壮大阶段,建议省市县三级政府联动,加强化橘红产业人才建设,大力支持化橘红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促进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
“应加大政府对化橘红产业引才的资助力度。”林思诚说,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化橘红重点企业,对化橘红产业的人才培养引进予以一定的资金扶持。
林思诚认为,在省、市、县科技经费中设立化橘红科技创新专项,构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研发平台”的科技创新驱动模式,支持本土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工作站等人才平台,打造产学研平台提升产业发展动能。
绿美乡村,让人人心中“植”绿
今年是省人大代表、电白区黄岭镇下平山村党支部委员孙贺勤履职的第二年。“我来自基层”是孙贺勤采访中重复最多的话,基层是她的底色,绿美是她期待的成色,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家园是她梦中的图景。去年从浙江学习回来,她对绿美乡村的构想,从一个梦变成一张规划图。
一年来,孙贺勤参与电白区“推进绿美电白生态建设”专题调研,与黄岭镇人大共同发起打造“人大代表林”捐种倡议,推行“农家小苑”示范点建设工作……在履职路上,她更加坚定从容。
去年9月,电白区推行“农家小苑”家禽集中圈养工作方案下发以后,孙贺勤率先在下平山大窝村试点推行,既当政策宣讲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家小苑”建设,又当群众联络员,汲取群众智慧,更好提升村居环境。
开门见景,推窗见绿,如今大窝村家禽住上了“别墅”,房前屋后建成了“四小园”,白石河两岸宫粉紫荆遍布。孙贺勤说,下一步,还要发挥积分超市的作用,激发群众积极性,通过积分评比打擂台,评选“绿美庭院”“绿美园林”,让大家心中“植”绿,打造绿美乡村,为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在履职调研期间,孙贺勤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仍有短板,集体、个人权属的古树所有人保护主动性还不够强。孙贺勤认为,古树名木管护是一个难题,不仅需要提高大家的保护意识,还需要有专业的养护知识和技术,需要长期稳定的人力物力投入。为此,她建议省加快研究出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有关政策,奖励、表扬在古树名木保护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过制定标准和奖励机制来实现长期有效的古树保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