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广东:林业成为“两山”转化主战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2024年6月5日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日。今年环境日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

  近年来,广东部署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从优化林分和改善林相这些方面着力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探索林业产业更大的经济价值,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自然教育活动等林业经济新业态……从绿化广东到绿美广东,是广东省生态建设久久为功的接续行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的创新举措,更承载着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今年环境日到来之际,《南方》杂志携手广东省林业局,深入全省林业一线进行深度采访,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展现广东林业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探索“两山”转化上的广阔视野、深层变革和创新实践,共同助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

  行走在领风气之先的广东,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林业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从“一棵树”可见一斑——

  徒步、露营、观鸟!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拥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游客提供了林业生态旅游的绝佳场所。

  汕头市南澳县森林康养基地,游客尽情享受森林浴、森林瑜伽、森林食疗,来一场“森呼吸”。

  在广州,华南国家植物园以其数千种珍稀植物和广阔的绿地,成为林业自然教育的新阵地……

  从“一棵树”看“两山”转化:广东林业产业跃升,总产值达到8950亿元,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广东省林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争取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万亿元的目标,基本建成现代化林业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释放经济新业态的潜力。

  擘画绿美广东的宏伟蓝图,广东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市场交易机制、科学量化生态产品价值以及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等,推动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协同推进农民增收、群众增富、乡村增绿,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东故事。

  创新发展模式引领林业经济新业态

  城市“绿肺”如何华丽转身?

  帽峰山是广州城区最高峰,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森林旅游的热门目的地。过去,帽峰山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但受限于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单一的服务功能,其旅游开发潜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图片

  “公园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为游客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旅游体验。”帽峰山森林公园主任温真松表示。

  全面升级改造,将帽峰山建成第二个白云山、“羊城后花园”!通过探索与实践,公园内的古庙景区、天湖景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百万人次。

  帽峰山的转变是广东探索“林业+”模式的缩影。在广东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林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高附加值的林业经济体系。

  林业+旅游,打造森林旅游新热点。在湛江,红树林景区以其独特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每年能吸引十几万外地学生前来打卡,成为生态旅游的新亮点;韶关的银杏王成为游客眼中的世外桃源。

  林业+康养,提供森林康养新体验。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拥有95%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公园内的森林民宿、山地车越野、山区滑道等特色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森林康养体验。在梅州,蕉岭竹海公园将毛竹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在林间吸氧的清新体验。

  林业+教育,构建自然教育新体系。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华南国家植物园、深圳华侨城湿地公园、广东树木公园等一批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自然教育场所不断涌现,全省每年自然教育参与活动人数近百万人次。广东还全力建设涵盖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等各类型自然资源的省级自然教育基地,推动各地建设各类市、县(区)级的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学校和自然学堂,着力构建省、市、县(区)等多层级的自然教育基地体系。

  广东还大力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森林食品等新兴产业,实现了林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据统计,目前广东林下经济经营面积已达3403万亩,产值546.3亿元。

图片

  完善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产品的“颜值”如何转化为价值?

  随着横陂镇及蓝田村的万亩湿地红树林、600多年参天古榕、千亩咸淡水产养殖场等生态资源一一放上江门市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的“货架”,得天独厚的山水林田自然资源从此转化为可计价、可交易、可融资的生态产品。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上,如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是关键一环。

  2021年,中央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时即明确,要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2022年11月,《广东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发布,围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经营开发、市场交易、保护补偿等关键环节,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描绘“施工路线图”。

  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广东进一步明确,要搭建林产品交易平台,提升优质林产品经济价值。建立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推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作为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驻地的那吉镇,在“生态贷”助力生态产品升值变现方面尝到了“头啖汤”。该镇先行先试,将12万亩林地未来5年的补偿收益作为质押担保,获得顺德农商银行恩平支行授信6亿元。

  不仅是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广东还科学量化生态产品价值,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等试点工作,为林业碳汇等生态产品提供市场交易渠道。

  广东于2017年公布了公益林、商品林项目碳普惠方法学,采用林业部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或森林资源档案数据进行核算,为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出台了《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交易规则》,对交易的标的和规格、交易方式和时间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交易提供了制度保障。

  广州花都区的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电子大屏上,数字闪烁,实时滚动着世界各地的碳交易信息和数据。2023年11月,河源市连平县东水村等6个林业碳普惠项目在该交易中心平台完成竞拍,最终竞拍人以65元/吨的价格拍走8871吨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总价近58万元。

  深圳市选取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树林,率先开展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2023年9月,随着拍卖师一锤定音,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以485元/吨成交,刷新全国碳汇市场最高成交单价。本次成交总价约188万元,拍卖所得上缴深圳市财政,用于反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

  一二三产业融合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

  林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拓宽“两山”转化路,实现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一二三产业多方面提供深入的支持。

  第一产业要夯实林业产业基础。林业产业的第一产业是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这是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

  第一产业还应注重加强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由扶持农业的“到村头”,延伸到“到山头”,方便开展特色林产品直播;加强生产前端基础设施建设,如山头冷库(竹笋集中采收冷藏),山头仓储(包括烘干房的预处理);加大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性支持。

图片

  第二产业要推动林业产业升级。林业产业的第二产业是林业加工和制造业,这是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推动林业产业升级,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林业加工和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林业产业。引导企业认识到森林是碳库,开展新产品研制与生产(比如以竹代塑代钢)。开展林业与新材料、新装备等新兴产业有机结合。引导企业发展契合“大健康产业”的特色林产品,促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

  第三产业要拓宽林业产业市场。林业产业的第三产业是林业服务业,这是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必须拓宽林业产业市场,加强林业品牌建设,提高林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包括加强生态旅游、林业文化、森林康养等产业的发展,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比如,森林康养产业突出融合发展理念可参照福建经验,引入工会职工疗养、医保等社会保障内容,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形态。自然教育产业,发挥广东省先行先试的优势,通过特色课程、课堂和老师队伍建设,形成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产业形态。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林业服务业的引导和规范,建立健全林业服务标准和体系,提高林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