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四重驱动”深化绿美生态机制改革

  《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明确东部中心建设成为开放高效绿色的门户之城、挺起产业脊梁的创智之城、青春活力共享的山水之城。为加快推动东部中心规划图变成实景图,增城区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契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通过推进林长制改革、创新开展绿美生态建设、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塑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四重驱动”,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推动绿美生态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广州市增城区入选全国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先后获2023年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第一名、广州市环境治理工作成效突出督查激励,《中国绿色时报》对增城区林长制工作成效进行专题报道,增城“绿美名片”越擦越亮。

  立机制、强组织,汇聚“林长制+”改革力量

  一是强化系统集成。明确区委书记任区第一林长、区长任区林长责任,完善党委领导、党政协同、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长效责任体系,健全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工作领导机制。二是提升管理效能。在全市率先设立林长制事务中心,作为林长制常设机构协助做好区级林长制各项日常工作,全面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林长体系,建立林长会议、林长巡查、工作督查、信息公开、部门协作、工作考核等林长制10项配套制度,推动林长制长效规范运行。三是创新协同机制。在全国首推“产业林长”机制,动员经营林地面积超过500亩或年产值高于500万元的承包户担任产业林长,目前已确立70名产业林长,形成行政林长与产业林长相互协调配合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创新格局,助推2023年全年实现林业草原总产值126亿元,有关经验做法入选广东省林长制典型案例。创立“河长+林长+检察长”联动机制,促进水务、林业部门与检察机关的专业优势、制度优势相结合,率先建立林长办与公安机关联合协作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有效衔接,取得“1+1+1>3”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四是探索“凝心聚绿“计划。把绿美生态建设纳入区政府民生实事,在全区发出绿美乡村先锋行动倡议书,动员各级党组织、社会各界组织开展“我为增城种棵树”等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绿化美化、建设“美丽庭院”、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多方位种植“亲子林”“爱心林”“巾帼林”“同心林”。2023年以来,全区完成种植面积超7.5万亩,新增城市绿地和四旁绿化228万平方米。

  谋改革、促发展,创新开展绿美生态建设机制

  一是擘画建设蓝图。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印发推进绿美增城生态建设的实施方案、制定绿美增城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年度工作要点与建设路径,全面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和绿美广州“1+8”重点生态工程,全力构建“多彩森林网、蓝绿湿地群、美丽经济带”绿美格局。二是高标准建设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聚焦构建“一环一林四园”高标准生态格局,激活镇街创新活力,鼓励基层在交通便利、贴近群众的区域建设林分优化林相提升、乡村绿化美化等镇(街)级示范点。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建设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创建林分优化林相提升样板点。三是实施绿美生态重点工程。创新“党建+古树名木保护”机制,精心精准保护古树名木,全区1029名党员对在册古树名木100%认领保护,永宁街龙山古树群获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树群、龙山古树公园获评为广州市首批古树公园。大力推广美丽经济,推进群爱森林康养基地、七彩澳游林业龙头企业和保障性苗圃建设,积极创建派潭绿美经济示范区,成功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民宿体验、传统文化创意、现代式农旅和绿美乡村游等5条旅游精品路线。四是巧引金融“活水”。充分发挥国企的领投、领建作用,组建增城农投集团、林业投资公司等国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种业创新、林业种植、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积极发动乡贤3878人,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讲好爱绿植绿护绿故事,积极营造全民绿美氛围,截至2024年4月共筹集社会资金超710万元。

  塑格局、染新绿,优化生态文明空间体系

  一是印发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十年规划。从健全生态制度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推行绿色生活风尚、培育生态文明理念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更高水平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二是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围绕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品质城乡,三年来累计建成美丽乡村110个、特色精品村67个,285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三是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聚焦更深层次的生态环境保护协同联动,以增江河为重点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推进东江北干流协同共治,运用“三线一单”成果,优化全区地表水全覆盖监测考核体系,实现地表水监测考核体系与“三线一单”水环境体系的有机融合。2023年,大墩、增江口2个国家考核和麒麟咀1个省考核断面平均水质类别均为Ⅱ类,达到或优于年度考核目标,增江画廊水利风景区成功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四是健全推进乡村绿化机制。组建64个区直单位与13个镇街对接、432个机关企事业党支部与285条村全覆盖帮扶的对接队伍,选派223名“绿美指导员”下沉农村,通过制定“督导清单”,建立结对工作台账,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全覆盖走访评估,印制《乡村绿化工作督导通报》等方式,推动乡村绿美建设成效可见可感。在每个镇街打造一个以上乡村绿化示范点,高标准开展乡村绿化示范点的规划设计、种植和管养工作,示范带动各村全面提升乡村绿化成效。

  提效益、促增长,拓宽生态价值实现路径

  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修订《增城区2024年森林采伐工作实施方案》,促进林木采伐审批提质增效;强化流转林地经营管理,编制《增城区流转林地经营管理总体规划(2021—2025年)》,对全区流转林地进行统一调查规划,深挖流转林地潜在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护林员依法依规对全区流转林地进行分类经营管理,有序开展流转林地(非生态公益林部分)经济补偿资金发放工作,截至2024年4月,全区流转林地约13万亩,流转合同1187份。二是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加快木本粮油植物—紫玉盘柯推广示范林建设项目建设,持续与院校共同申报林业、农业科技创新项目3个,联合建设木兰科含笑属种质资源库。大力推进森林保险业务。为全区100多万亩林木全额购买政策性森林保险,总保费 360 万元,森林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三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试点。以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突出分区、分类的差异化管控要求,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落实到区域空间规划上,及时调整工业产业布局,形成了“中南部一体化,北部生态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同时,坚持清单引领,用“单”规范发展行为。一方面,在项目引进前,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会同招商、规划部门深入论证拟引进项目与管控单元的相符性,让项目“落对地方”。另一方面,搭建“增城区污染源监管平台”,对重点关注企业的重点环境问题实施清单式管理,加快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福耀玻璃等4家企业获工信部“绿色工厂”称号。四是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结合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时光穗稻等精品新乡村示范带,培育派潭美丽经济示范区。以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仙进奉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载体,健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做好特色林业产业“大文章”,建成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家、省级以上自然教育基地1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发展投入种植乌榄园510亩、沉香300亩,打造中新镇池岭村油茶基地,完成新建油茶林面积1000亩,推动林业产业集群发展。

附件:

相关稿件: